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它对历史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尤其在清朝末期,几乎每一个官员都沾染了贪腐,腐败现象严重。清朝的官制分为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其中,户部是最富有的部门,负责全国税收,因此它掌控的财富也最为庞大。
由于户部权力大且富裕,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美差”,于是“买官卖官”的现象也开始普遍。虽然主管户部的官员在清朝的俸禄并不算很高,三年也许只有几十万两白银,但真正令人垂涎的却是户部的银库,而不是户部侍郎这个职位。银库的管理权才是更有吸引力的职位,能通过掌控财富积累巨额好处。
在户部的官员中,郎中以下的职位,如司库、书役等,也能通过权力得到不小的收益。除了官员外,户部还掌管着一些没有官职的人,他们虽然不直接参与管理,但在银库工作,也能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库兵就是这些人中的一类,负责在银库中搬运银子。
库兵虽然没有实权,不能升官,也不需要向上级官员行贿,但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银子。谁能保证他们不私吞一些呢?库兵通常是每次进银库时,偷偷拿走一些银子,三年后他们就能积攒下不少财富。库兵的任期一般为三年,他们在进入银库时要脱下衣服,换上工作服,离开时还要接受检查。
那么,库兵是如何偷取银子的呢?原来,他们将偷取的银子藏在了“屁股”里。或许有人会感到惊讶,因为银子是有形状的,怎么可能藏在身体里而不被发现呢?其实,库兵偷取的主要是江西圆锭,这种银锭外形圆滑,没有棱角,被人称为“粉泼锭”。根据库兵的偷窃技巧不同,有的能一次偷取十个甚至二十个银锭,而有的则可能只偷几个。
每当他们从银库出来后,会跑到库门前的一个小屋里,将偷来的银子取出。尽管清朝的官员早就发现了这种偷窃行为,但由于种种原因,通常并未采取严格的措施来抓捕这些库兵。为什么呢?因为库兵偷银的行为非常隐蔽,而且他们偷银子已经形成了一种生存方式。很多库兵从小就开始练习如何将银子藏匿在身体内,一旦被发现,有些官员也选择视而不见。即使有些官员想要干预,他们也知道,如果触犯了库兵的利益,晚上遭遇暗杀也是有可能的。于是,很多户部的官员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干涉这些偷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