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军队体系中,除了北宋的中央禁军,还有一支地方部队,称为“厢军”。但这些地方部队的战斗力相当差。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打造一支精锐的中央军,他亲自挑选了一批气质出众、身体健康的王室禁卫军,作为模范官兵。这些官兵被送往全国各地,用来检验其他地方军队的选拔标准,挑选合适的人员充实禁军。
经过严格筛选,宋太祖成功组建了10万人的皇家禁军。随着时间的推移,禁军的规模逐年扩大,到宋太祖去世时,禁军已达到20万人。北宋与辽国的长期对抗,也导致了禁军人数的进一步增加,直到宋太宗去世时,禁军人数大约达到50万。北宋的军事力量虽然庞大,但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问题。
一、军队人数多,但空饷严重
尽管表面上禁军人数众多,但北宋末年,金军的东路军对宋朝展开了进攻,金军很清楚北宋的军事力量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强大。金军数万人的攻击,轻松击溃了表面上有80万禁军的北宋。其实,北宋末期的禁军,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王安石的变法本是为了节约开支,但实际上也大幅度减少了禁军的规模。到北宋末期,禁军的表面人数虽然标榜为60万,但实际上存在大量空饷现象,军官虚报人数,从中赚取更多的薪资。
二、领导层不称职
除了数字造假,北宋的禁军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领导层的不称职。宋徽宗时期的太尉高俅,是一个典型的“草包”领导。高俅虽然擅长蹴鞠,但完全不具备军事指挥能力。他将禁军当作私人仆人,甚至让禁军中的匠人帮他修建豪宅,而这些建筑材料竟然是从军营里偷偷拿出来的。这种行为反映出高俅对禁军完全没有兴趣,忽视了中央军的训练与管理。
三、禁军成员素质低,战斗力差
北宋后期,军队的战斗力较差,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社会普遍轻视军事,士兵的社会地位低下。那时,读书考功名是主流,士兵和兵役人员被看作低贱的存在。即便当兵的人曾经参加过重要的军事行动,取得过收复燕云十六州等重要胜利,也无法得到学者和官员的认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士兵都是无赖、流民,甚至是被充军的罪犯。这样的军队无论如何也难以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总结:
北宋的禁军在组织上非常臃肿,内部管理混乱,再加上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和有效的军事训练,在面对金国的强大进攻时自然不堪一击。公元1126年,金军再次南下,一举击破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和他的父亲。史称“靖康之耻”。在这场战败中,庞大的禁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成为了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