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的朋友,应该对赵云这个人物印象深刻。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一直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勇猛无敌、常胜不败,外貌俊朗、品德高洁,甚至拒绝美色,堪称三国时期最完美的英雄。然而,刘备创业近40年,却始终没有重用赵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在于赵云的真实身份。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能发现一个问题:赵云在其中一直充当着一个相对较小的角色,尤其在战斗中,他大多是作为“战将”出现,很少有机会独立指挥大军。尤其在刘备掌权时期,赵云基本上是刘备身边的“保镖”,直到诸葛亮执掌蜀国大权后,赵云才得到了更多的重用。
刘备从184年开始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直到223年去世,整整39年的创业历史中,赵云始终没有真正得到刘备的重用。赵云其实是刘备较早的朋友,早在191年,赵云就与刘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0年时,他就投奔了刘备。而诸葛亮则是207年才见到刘备,魏延也是在211年才加入。赵云是除了张飞和关羽外,和刘备关系最亲密的人之一。如此亲密且能力出众的赵云,为什么刘备却只给他一个“翊军将军”的不起眼职位呢?直到刘禅继位后,赵云才被封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并且被任命为“永昌亭侯”,后又迁为“镇东将军”。为什么刘备对赵云如此“冷淡”呢?
我认为,这与赵云的身份密切相关。首先,赵云作为一名武将,决定了他难以被刘备委以重任。赵云自从与刘备相识后,多数时间以个人的战斗力著称,尤其是在长坂坡那一战,赵云单枪匹马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展现了惊人的个人勇武。这是赵云最为人称道的功绩之一,但也正是这一事件,让刘备对赵云留下了“猛将”的印象。然而,在守城、带兵作战等更复杂的军事事务中,赵云从未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领导能力。
相比之下,关羽和张飞虽然同样以勇猛著称,但他们不仅参与了多次战斗,也承担了许多军事指挥和守城任务。张飞有智勇之计,关羽更有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谋略。刘备的处境非常艰难,缺乏雄厚的力量,所以在用人上更加谨慎。赵云虽然勇猛,但他一直未能展现出自己在指挥作战方面的才华,因此刘备担心,如果重用赵云,万一发生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其次,赵云作为刘备的第三亲信,决定了他在刘备心中的特殊地位。刘备最早依赖的是关羽和张飞,这两位忠心耿耿的兄弟,而赵云虽然与刘备结识较早,但他始终是刘备身边的“保镖”。刘备身处困境时,经常需要保护自己,尤其在前期屡次打败逃亡的情况下,他需要一个极其可靠的“保镖”。赵云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尤其在长坂坡的表现更是无可挑剔。因此,赵云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这个重要角色,刘备也没有急于改变。
最后,赵云作为阿斗的救命恩人,也是刘备为何不重用他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刘备临终前找的是诸葛亮作为托孤大臣,毕竟诸葛亮在荆州一带势力庞大,而刘备担心他死后诸葛亮是否会架空自己的儿子刘禅。在白帝城时,刘备特别嘱咐诸葛亮,要好好辅佐刘禅。为了确保刘禅能得到真正的辅佐,刘备自然需要安排一个可靠的人来协助诸葛亮。这个人正是赵云。虽然赵云未曾在刘备生前被提拔,但刘备却通过安排他与阿斗的关系来确保赵云的忠诚,传递给赵云一个信号:即使自己没有提拔他,但阿斗一上台就任用了他,并将他封为重臣。
正是由于赵云的这三重身份——作为猛将的身份、刘备身边的亲信身份,以及阿斗的救命恩人身份,才使得他在刘备的39年创业历史中始终未能得到重用。这个背后的原因,或许也让人更加理解刘备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