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在皇权之下,父子关系往往被权力凌驾,皇位更替几乎总伴随着血雨腥风。玄武门之变、沙丘宫之血,无一不展示着人性与欲望的激烈碰撞。秦朝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始皇帝祖龙威名远扬,但晚年却意外猝死于巡视途中,为后来的权力争夺留下伏笔。
李斯与赵高狼狈为奸,设计杀害扶苏,让纨绔子弟胡亥继位,间接导致秦二世的短命和秦朝覆灭。李斯为何选择能力平庸的胡亥,而不是贤明的扶苏?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
一、李斯的权力考量
李斯出身贫寒,早年历尽坎坷,对权力有极强渴望。《史记》记载,他曾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暗示人生的不易与追求。最终,他成为秦国宰相,权倾天下。若扶苏继位,李斯地位难保,甚至可能遭到清算,因为扶苏推崇儒家,思想上与李斯的法家理念存在冲突。《史记》记载扶苏曾劝谏始皇:“天下初定,诸生皆诵法孔子,臣恐天下不安。”显然,扶苏的继位对李斯而言是威胁。
二、李斯过往行为埋下隐患
李斯在任期间“作恶多端”,如陷害韩非、毒杀同门师兄弟,以及焚书坑儒,清除异己。这些行为让他在扶苏继位后,处境极其危险。因此,为了自保,李斯绝不会主动支持扶苏。
三、赵高的影响
赵高是秦朝权重太监,长期担任中车府令,并负责辅导胡亥,两人关系密切。在赵高的劝说下,李斯认识到扶苏继位会威胁自身权势,而胡亥性格软弱、易于操控,便选择支持胡亥继承皇位。可以说,赵高在此过程中功不可没,精准抓住了李斯与扶苏的矛盾,并通过威逼利诱促使李斯决定胡亥继位。
四、胡亥性格与可控性
胡亥性格昏庸、易听谗言,继位后立即听信赵高处死扶苏及其他异己。《史记》记载,他将大臣和诸公子尽数诛杀,从中可见其偏听偏信、易于操控的特点。李斯选择胡亥,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总结
李斯虽然一生才智过人,却在秦国继承人选择上糊涂轻信赵高,选中了昏庸易控的胡亥。这一决定虽短期稳固了李斯自身权势,却最终葬送了他和大秦帝国的基业。他的选择原因主要包括:维护自身权力、害怕被清算、受赵高煽动,以及胡亥易于掌控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