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童,其中有几位不幸早逝,这让人不禁感到遗憾。如果他们能够长大成材,或许三国的历史会更加精彩。正如古人所说,“天妒英才”,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其中,最著名的神童莫过于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大家通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深刻记住了这个聪明过人的小孩。曹冲的才智远远超出了常人。史书上记载,他不仅“辨察仁爱,天性聪颖,容貌出众”,深得父亲曹操的喜爱。曹操甚至在曹冲年幼时就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然而,曹冲却在十三岁时因突发疾病过世,曹操为此深感痛惜,久久无法释怀。
然而,曹冲的早逝为另一位神童的崛起提供了机会,那就是周不疑。周不疑不仅与曹冲有着深厚的关系,还因其出色的才华得到了曹操的宠爱。曹操曾计划让周不疑成为曹冲的得力助手,帮助曹冲继承自己的事业。不料,周不疑同样年纪轻轻地遭遇了命运的变故,最终被曹操派人暗杀。至今,很多人依然难以理解曹操为何要亲手了结这个天才少年。
周不疑,年仅十三岁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华。他是刘表部下刘先的外甥,并且在少年时期便得到了刘备的青睐。荆州之乱后,周不疑被曹操俘获。当曹操第一次见到周不疑时,他对这个小小年纪便如此聪慧的少年感到震惊。曹操甚至曾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周不疑,以此拉拢他的心,可是周不疑却拒绝了。
此后,周不疑与曹冲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在一起时十分亲密。曹操曾有过一个宏伟的计划,打算将曹冲培养成继承人,而周不疑则是他眼中理想的辅佐者。然而,曹冲的意外去世彻底改变了这一切。曹操认为,周不疑和刘备关系密切,且自己刚刚失去了曹冲,若留周不疑在世,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威胁。因此,曹操决定果断地除掉他。
这个决定让人十分费解,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有一个类似的事件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约1100年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样做出了一个类似的决策——他杀害了当时权势极大的蓝玉。蓝玉是当时太子党的一员,而太子朱标去世后,蓝玉等人便成为了潜在的威胁。朱元璋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稳固,决定铲除这些与太子亲近的人,从而避免将来可能的变故。
回到曹操的决定,周不疑的死与朱元璋的蓝玉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曹操考虑到周不疑曾与刘备有着深厚的交情,而自己的儿子曹冲又突然离世,若周不疑继续活着,势必会对曹家的统治构成威胁。因此,曹操最终决定除掉周不疑,忍痛割爱。
那么,曹操为何不杀另一个重要人物——司马懿呢?显然,司马懿的聪明才智让他意识到时局的复杂,他选择暂时避免卷入权力斗争,守护曹冲的灵位,并暗中与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丕建立了联系。最终,曹丕为司马懿求情,保住了他的生命。
这场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中,周不疑的死与司马懿的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教训——即使是最有才华的人,也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而那些深思熟虑、懂得如何权衡利弊的人,往往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