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常被认为是地位相同、平起平坐的。然而,这一看法其实存在误解,尤其是赵云在其中的位置,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与关羽、张飞平起平坐。
这个误解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三国志》的记载。在《三国志·蜀书》第六卷中,陈寿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列入一传,并统一称为《关张马黄赵传》。这一点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沿用,进一步加深了这五人地位平等的印象。但实际上,五人的官职差异巨大,赵云与其他几位的差距也很明显。
首先,我们来看东汉时期的武官职位体系。最高的职位是“大将军”,然后是“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等。到了“都尉”以后,就已经不算是将军了。所以,五虎上将中,谁的官职最高呢?
关羽无疑是其中官职最高的。他被封为“前将军”,并且拥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意味着关羽在地方上拥有几乎与皇帝一样的权力,能够先斩后奏,特别是在他镇守荆州期间,这一职位使他几乎成为三国时期最为显赫的武将之一。
接下来是张飞,虽然他和关羽一起被封为将军,但张飞的官职是“右将军”,且他也拥有“假节”的权力。虽然在官职上与关羽差不多,但由于关羽当时镇守荆州,控制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地位上还是略高于张飞。后来的《三国志》记载,张飞在刘备称帝后晋升为“车骑将军”,这时的职位要比关羽高,但关羽已经去世,因此这个情况无法确认。
第三位是马超,封号为“左将军”,并且是“骠骑将军”。他的职位与张飞接近,但相比关羽,他的影响力和贡献较小,特别是他是降将,加入蜀汉后并没有立下足够的赫赫战功,所以地位稍逊。
黄忠的职位为“后将军”,他虽有一定的声望和战功,但依旧排在马超之后。历史上,黄忠以勇猛著称,但其实际职权和贡献没有达到关羽和张飞的水平。
最后是赵云,官职为“翊军将军”,这是一个杂号将军,地位较为低下。赵云虽然在《三国演义》里表现得英勇无畏,深得人们喜爱,但他在蜀汉的官职与其他几位相比显然较低。在刘备去世后的多次封赏中,赵云依然没有获得比关羽、张飞更高的官职。
总的来说,虽然《三国演义》赋予了这五位将领平起平坐的形象,但从历史记载来看,赵云的地位和其他几位大将相比,还是差距明显的。因此,认为赵云与关羽、张飞等人平起平坐,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这个分析也说明了,虽然文艺作品对历史人物有不少艺术加工,但我们仍需要从史实出发,准确理解人物的地位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