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诸葛亮!
很多人听过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但这其实只是一些《三国演义》爱好者的个人说法,严格说来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说法存在明显的曲解。
首先,从年龄上看,郭嘉比诸葛亮大整整11岁。郭嘉27岁时就已经进入曹操帐下,显然他入仕之时,已经完成了完整的学业,甚至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毕业。而诸葛亮那时不过16岁,连相当于高考的考试都没参加过,两人根本没有可比性。郭嘉去世时,诸葛亮才27岁,实际上两人入仕的年龄差不多,即便郭嘉没早逝,诸葛亮仍会选择追随刘备,所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有人可能会问:为何诸葛亮在25、26岁时不出山,却偏偏在郭嘉去世后的27岁才出仕?答案很简单:诸葛亮并不是在等郭嘉,而是在等待一个真正信任、赏识并重用他的明主出现。他的出山时机,与郭嘉的生死毫无关系。至于《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提醒诸葛亮“郭嘉死后才可出山”的桥段,完全是后人杜撰,历史上并无依据。
从实际成就看,诸葛亮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干远超郭嘉。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的地位虽然不算高,只是军师中郎将,但在刘备入蜀后,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指挥和内政才能,迅速赢得刘备的器重。刘备称帝后,正式任命诸葛亮为丞相,统领军政,成为蜀国仅次于刘备的最高权力者。
相比之下,郭嘉虽然是曹操的重要谋士,担任“军师忌酒”,在军事上有巨大影响,但在政治上曹操只信任荀彧。只要荀彧、荀攸在,郭嘉的官职就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郭嘉去世后,曹操手下仍有程昱、贾诩等顶尖谋士为其出谋划策,而诸葛亮若早逝,蜀国将无人能承接北伐大业或稳住荆州大军。
此外,诸葛亮的才华不仅限于治国安民。他精通文学,《出师表》感人至深,被后世文人赞誉。郭嘉虽然聪慧,但在文学造诣上无法与诸葛亮比肩。诸葛亮还精通琴棋书画,会制琴、书法造诣极高,连王羲之都临摹过他的作品;军事上他设计八阵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多种器械,创意卓绝。郭嘉虽然才智出众,但在这些方面鲜有记载。
品行上,诸葛亮忠诚清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嘉虽才华横溢,但生活放纵,早逝也是因为纵欲过度。诸葛亮54岁去世,即便郭嘉活到同龄,成就也远不及诸葛亮。即便是司马懿活到72岁,也未必能超过诸葛亮,何况郭嘉。
总而言之,郭嘉虽是一位杰出的谋士,但无论从才智、成就、政治地位、军事才能还是品行上,他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比。诸葛亮才是真正令历史铭记的“卧龙”,无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