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地和精华地,年前以“续写唐诗之路”为主题,进行了围绕新昌山水人文的诗词创作,并从中选出400余首,编为《诗路新声——新昌续写唐诗之路作品选》一书,意义实非浅鲜。只有“续写”,诗路才能常走常新,不致成为徒供凭吊的荒径古迹。此书选录的“续写”作品,大多既当行本色,又具时代气息,当能予人以借鉴与启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作为此次征稿活动的组织方之一,将渐次选刊书中作品,以飨读者。
『鼓 山』
在新昌县城之西,成化《新昌县志》载:“旗山如旗,鼓山如鼓,当县廓之风门水口,南北对峙。激以溪流,而有填然之声;拥以云气,而有飞空之势。远而望之,何异将军之屯营,敌人之赴战也。”万历《新昌县志》载:“又名屏山,脉自旗峰,降于平衍,岿然特起,圆顶若鼓若屏,有泉池可田。山横截水浒,为邑之门户。”其西三溪映带,其东天姥山遥遥相望,“旗鼓争雄”为古代新昌县城八大景观之一。传说王羲之筑紫芝庵于此,隐居炼丹,并有《鼓山题辞》。北宋石待旦创石氏义塾于此,称石鼓书堂,朱熹等大儒曾来此讲学,后为鼓山书院,保存尚称完好,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鼓山为一邑文脉所在,历代诗人游览题咏甚多,明兵部尚书何鉴《鼓山》诗云:“远脉孕钟天姥秀,长川壤接剡溪纡。”随着县城范围的扩大,现已在县城中心,并新建有鼓山公园、天姥阁、唐诗之路博物馆等,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主题公园。
王 骏(浙江)
新昌诸友陪雨中访鼓山书院
秀水佳山集贤处,石阶苔老喜登临。
一窗雨影收吴越,满院书香透古今。
光景无边犹可得,文泉有脉尽能寻。
还凭诗路东风劲,气象重开春又深。
王小平(浙江新昌)
鼓 山
镇邑孤峰秀,文星聚上头。
白云青嶂里,古道读书楼。
五柳春秋绿,三溪日夜流。
芳茵含墨色,夕近鼓山幽。
王梦阳(河北)
鼓山书院
浙东人物半钧陶,千载悠悠万凤翱。
遥想山中明月夜,书声更比鼓声高。
江合友(河北)
鼓山晨眺
鼓上高楼坐翠微,朝阳为戴粉红围。
青山峭峙凌天际,白鹭随云出岫飞。
李元洛(湖南)
鼓 山
宇内山无数,何为远近闻?
只缘山姓鼓,天下尽知君。
杨子怡(广东)
鼓山书院
山中伴读有禽鸣,悦耳书声替鼓声。
但愿人间轻武治,文章只为颂和平。
杨 柳(江西)
鼓山夜雨
南北两峰旗鼓当,行人到此意堂堂。
更逢今宵风挟雨,十万军声不可藏。
杨 珺(浙江)
鼓山公园晚景
高阁飞檐接夕阳,山巅一望揽新昌。
霞灯连彩催城暮,风壑成音击鼓镗。
诗路史寻唐韵馆,弦歌迹仰宋书堂。
自然脱口青莲句,天姥吟余齿有香。
余桂英(浙江新昌)
登天姥阁
脚踏云梯向碧空,凭栏俯瞰若仙宫。
山城景致几番醉,天姥连天非梦中。
张庆辉(云南)
鼓山天姥阁黄昏
牛羊下后晚来风,群鸟归飞万岭红。
直插云间天地静,披金阁立夕阳中。
张海龙(湖南)
登鼓山
龙骞凤舞一山横,旗鼓争雄激水声。
坐眺西南书院小,击风搏雨骨铮铮。
陈伯玲(湖南)
鼓山夕照
拥云挽日气何雄,旗鼓相争一望中。
更有楼高千尺上,凭栏指看暮霞红。
陈金如(广东)
天姥阁暮色
西山斜照紫云横,仙阁龙盘沐晚晴。
地近天台真佛国,波摇委羽小蓬瀛。
一潭好水供龙睡,千载诗声伴鹤鸣。
欲问鼓停钟歇后,谁偕谢客宿斯城。
林崇增(浙江)
访鼓山李太白纪念馆
恍然逢太白,意合两开颜。
碑刻悬诗墨,宋唐任往还。
清风吹野陌,流水润空山。
我亦增仙气,随云踪迹闲。
尚佐文(浙江)
己亥重阳前一日鼓山书院终评续写浙东唐诗之路应征作品
重阳节近此登临,不为题糕为简金。
屐印已从门外杳,山容只向卷中寻。
纷呈珠玉堪怡目,细辨锱铢颇费心。
诗路迢遥长续写,前贤何患少知音。
周其荣(江苏)
新昌鼓山
鼓山多紫翠,流水越千年。
何处寻书圣,此来逢谪仙。
池头聊一坐,堂下久周旋。
飞鸟同人语,幽心不稍迁。
周崇坤(湖南)
登鼓山
屏山一路曙光迎,抛却尘心步履轻。
击鼓人家何在也,犹留书院读书声。
钟一鸣(广东)
鼓 山
海上孤峰滴沥青,天风吹断去来声。
千崖万壑分明看,不见排云到太清。
袁志鹏(浙江)
登鼓山天姥阁
北溟有客抟鹏起,击水三千蝶梦游。
天地风烟属吾辈,东南眉目壮斯楼。
名山常幸孤篇绝,斗酒空余万古愁。
才大由来谁见用?何如一叶五湖舟。
钱卫娟(浙江)
鼓 山
旗峰峭相对,百仞一登临。
云气舒还卷,溪流浅复深。
丹中征道力,阁上会天心。
俯仰谁同调,填然太古音。
徐金超(浙江新昌)
寒日过鼓山书院
寒日相将上翠微,晴光正照旧窗扉。
漫夸开卷晦庵席,不见封尘亚子帏。
释老何能辞鬓白,诗书岂必逐衣绯。
林风林鸟自来去,小坐空阶对落晖。
注:石亚之为待旦之子,旧志载朱文公曾讲学于书院云。
登鼓山天姥阁
冲寒拾级上重楼,六市疏林一望收。
日色明从檐色下,山痕淡若墨痕浮。
寻仙迹远随春杳,入剡溪清绕郭流。
指点连天天姥近,不须更待梦中游。
题天姥阁暮色图
城西佳气接云流,高阁龙盤邀胜游。
地近南明真佛国,光分北极小琼楼。
欣逢昭代开新景,恰有名山镇此州。
谢客重来寻旧宿,登临沉醉定淹留。
醉蓬莱·春日过鼓山
书院是林烟翠锁,壁影苔轻,读书佳处。鸟雀殷勤,总欢欣回顾。亚子垂帷,克斋传学,更晦庵章句。小院深廊,清池夜月,绿云春树。
一径千年,诵声如在,数卷诗书,几番朝暮。门外风和,恰昔贤相遇。正鼓弦歌,抚案依旧,叹各成今古。隔座帘幽,挑灯人杳,照窗光煦。
徐 敏(湖北)
鼓山书院夜景
石鼓山中鼓不鸣,晚风自递读书声。
今宵满院看灯火,一片光辉共月明。
高 源(广东)
鼓 山
一鼓山中响,回声海内闻。
古今音不绝,托起半天云。
曹 阳(黑龙江)
题鼓山
沃洲遥下借纵横,天姥相看云几程。
曾有旗峰传一令,山形如鼓不闻声。
章雪芳(浙江)
鼓 山
山深水自鸣,云白绕溪清。
舞凤腾龙处,高低叠鼓声。
曾凡荣(广东)
登鼓山天姥阁
楼头落日半苍空,阁上南云满袖风。
万里秋光来眼底,唐诗绘入画图中。
楼立剑(浙江)
天姥阁
阁势高同天姥齐,四围秋色暮云迷。
凭栏偏有凭舟意,直挟诗潮过剡溪。
廖国华(湖北)
鼓山书院遗址
山势龙蛇纵复横,当风旗鼓亦峥嵘。
如何小立清奇地,似觉无声似有声。
廖润昌(广东)
鼓 山
雄拔三溪绕,厖然起势狂。
北南呈对峙,旗鼓得相当。
何异屯营地,堪为镇阁冈。
闲来书院立,云气郁苍苍。
编辑/章雪芳 审核/徐金超 校对/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