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章武三年(223年),刘备临终时,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和李严,这一事件被称为“白帝城托孤”。
一、诸葛亮 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人物,出生在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他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在年轻时,他曾在南阳的田野上默默耕耘(建安二年到建安十二年,约197年到207年)。后来,经过刘备三次的邀请,诸葛亮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他不仅为蜀汉的建立和汉室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游说东吴、征服西川、南征孟获,并且多次北伐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在刘备临终时,他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在白帝城,刘备对诸葛亮说:“你才智远超曹丕,必定能安定国家,最终完成大业。如果刘禅能够继承,那你辅佐他;如果他不行,那么你可以自己掌握大权。”这番话展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极高信任和期望。 二、李严 李严(?-234年)则是南阳人,和诸葛亮有着深厚的渊源。他早年投奔了刘表,曾担任过荆州的官员。后来,他转投益州牧刘璋,担任了成都县令和护军等职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占益州后,李严成为了蜀汉的重要官员,先后担任了犍为太守、兴业将军等职务。李严的职位逐渐上升,最后成为了尚书令和中都护等职,并被封为乡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李严与诸葛亮、马超、关羽等人一起劝刘备称汉中王。而在刘备去世后,李严和诸葛亮一同被任命为托孤大臣,负责辅佐刘禅。尽管李严在早期表现出色,但在建兴九年(231年),因北伐期间的问题,他被贬职。最后,李严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后不久,也去世了。 南阳的影响 刘备之所以器重诸葛亮和李严,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与他们的“南阳背景”有关。诸葛亮早年在南阳潜心耕读,而李严则是地地道道的南阳人。刘备曾在南阳的新野屯兵,这片土地上的人,似乎在刘备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南阳的士人,不论是诸葛亮还是李严,都在刘备的政治布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可以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将未来寄托在这两位与他有着深厚渊源的南阳人身上,显示了他对他们的高度信任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