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对待弄臣的态度,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喜欢时宠若小甜甜,不喜欢时则视其为威胁,直接让其丧命。王毛仲便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弄臣,他曾是唐玄宗身边的亲信,最终却因高估自己的地位与野心,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回顾他的一生,可以看到唐玄宗智商在线的决策。
王毛仲出生于高丽(当时称扶余族),由于父亲在担任游击将军时犯了错误,他也被牵连成了官奴。王毛仲被发配到李隆基的府邸做奴才,正是这次命运的安排,成就了他日后在李隆基身边的重要地位。王毛仲非常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很快便赢得了李隆基的信任和喜爱,成为他最亲近的玩伴之一。
当时,李唐宗室刚摆脱武则天的阴影,却又面临着韦皇后的巨大威胁。唐中宗李显深受韦皇后的控制,甚至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她。李唐宗室们害怕韦皇后会重演武则天的统治,便联合起来准备清除她的势力。李隆基意识到军事力量对于政权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拉拢京城的重要军队——万骑。王毛仲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圆滑,很快与万骑的将领们建立了密切关系,并成功地使他们效忠于李隆基。
当韦皇后的毒计成功毒死李显后,她自以为能如武则天般执掌朝政,但她没有武则天的智慧和手段,导致自己的阴谋很快暴露。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趁机发动政变,成功清除韦皇后的势力,李旦成为皇帝(唐睿宗),李隆基则成为了皇太子。
王毛仲虽然在这场政变中表现活跃,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得犹豫不决。在万骑清除韦皇后势力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躲避,几日后才现身,这一逃避让他一度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不过,李隆基并没有因此疏远他,反而给了他将军的职务。之后,王毛仲痛定思痛,决心全心全意支持李隆基。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对抗中,王毛仲表现得十分抢眼,亲自带兵清理太平公主的余党,为李隆基立下了赫赫战功。李隆基登基后,王毛仲被任命为左武卫大将军,封为霍国公,地位不断上升。
王毛仲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几乎到了无法分离的地步。李隆基甚至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亲自安排宰相宋璟出席他女儿的婚礼,为他撑场面。王毛仲的宠爱一度达到了顶峰,成为了李唐朝廷中的风云人物。
然而,这时的王毛仲却开始变得自负,他与万骑的将领葛福顺结亲,牢牢把控了皇帝的近卫军,这对于李隆基来说无疑是一种威胁。王毛仲甚至认为自己可以升任兵部尚书,于是向李隆基伸出了求职的手。这引起了李隆基的警觉,他开始对王毛仲的野心产生怀疑。
最终,王毛仲的死因与他刚刚出生的儿子并无太大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他逐渐变得自大,试图掌控兵权,对李隆基构成了威胁。他的自以为是,最终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730年,王毛仲的儿子刚出生,李隆基为了表达对王毛仲的赏识,特地为其儿子授予了五品官职。高力士作为李隆基的亲信,曾去王毛仲家中祝贺。然而,王毛仲在与高力士的对话中,说了一句话,让高力士找到了攻击他的机会。王毛仲对高力士说:“此儿岂不堪作三品耶?”这句话一方面表示他对李隆基给予儿子的品级不满,另一方面则是在暗讽高力士。高力士将这一言论向李隆基汇报,并加以渲染,最终激起了李隆基的愤怒,直接下令将王毛仲贬职,并在追杀他时将其杀害。
王毛仲的悲剧源于他的傲慢与自负,最终让他失去了李隆基的信任和支持。他的死,正是他试图走得太远、掌控太多权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