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开跑。沈建华/摄
10月19日上午8时,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汽笛划破晨雾,“爽爽贵阳·跃见清镇”2025广大城贵阳·清镇半程马拉松激情开跑。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00名跑者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在21.0975公里的生态赛道上奔赴热爱,用脚步丈量“湖城清镇”的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
这场运动的盛会,不仅展现了跑者们的拼搏精神,更以“一条赛道带火一座城”的效应,生动诠释了“体育+”模式的无限魅力,为清镇乃至贵州的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写下了生动注脚。
比赛航拍图。代胜强/摄
生态与人文交织,打造独具特色的马拉松赛道
作为清镇市第三届半程马拉松赛事,本届赛事继续深挖“生态+人文”核心优势,精心打造了一条舒适度高、观赏性强的优质赛道。
赛道沿途串联红枫湖支流、龙凤大桥等生态地标,57.2平方公里的红枫湖水域与超51.46%的森林覆盖率,共同构筑起一座“天然氧吧”,让跑者在奔跑中尽情呼吸新鲜空气。1200-1400米的亚高原海拔,既能有效锻炼跑者心肺功能,又规避了高海拔地区的运动负担。
除了自然生态之美,赛道沿线更精心点缀多重文化惊喜。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活力四射的啦啦操、平原哨村原生态山歌表演、清镇市文旅局组织的民族服饰展演等轮番上演,为选手带来独特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这场马拉松,已不仅是体能的竞技,更成为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
赛事沿途设置的多个“高光打卡点”成为跑者热议的焦点。5-10公里段的“林荫隧道”桂花飘香;9公里处的龙凤大桥,曾作为电视剧《利剑玫瑰》取景地,奔跑于此可同时俯瞰自然湖景与城市天际线;10-15公里路段串联恐龙小镇、时光贵州等标志性景点,跑者既能感受史前文化的神秘氛围,又能体验复古风情的独特魅力;15-20公里冲刺段的杉杉奥特莱斯广场,不仅是赛程折返点,更推出品牌特惠等“专属福利”,成为激励跑者的“心理加油站”。
亲子同跑。余军/摄
激烈角逐见证速度与激情,亲子同跑传递健康理念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毕节市的管栋以1小时10分39秒的成绩勇夺男子组冠军,张树、彭佑发分获二、三名;女子组冠军由张廷以1小时21分30秒的成绩获得,彭思芸、彭思雨位列第二、三名。
女子组冠军张廷冲线。余军/摄
“今天天气适宜,赛道平缓,沿途志愿者和观众特别热情,很荣幸能获得冠军,我会继续努力。”冲过终点线后,管栋难掩激动之情。女子组冠军张廷同样兴奋地表示:“这次参赛体验非常棒,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观众热情似火,整个清镇仿佛在过节一样热闹。”
据悉,本次清镇半马特别设置了亲子组别,吸引了不少家庭参与。在众多参赛者中,一对来自开阳县的母子选手格外引人注目。7岁的涂航伟在母亲王克丽的陪伴下完成比赛。“赛道很平,很美,虽然有点坡度,但总体来说不是很难。”王克丽赛后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带孩子参加马拉松赛事。昨天专程从开阳县来到清镇,就是为了让孩子体验这场跑步盛会。
终点两旁站满了欢呼的群众。余军/摄
“体育+”模式撬动消费升级,一条赛道带火一座城
8000名跑者汇聚清镇,带来的不仅是运动的激情,更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场马拉松以“体育+”模式成功撬动了区域消费升级。
早餐店内坐满了就餐的食客。余军/摄
赛事当天清晨,赛道沿线两侧早已灯火通明。各色早餐店、便利店等一字排开。羊肉粉店老板刘晓君在蒸腾的雾气中忙碌着:“我们四点就开始熬汤,特意准备了50斤米粉,比平时多了一倍,一定要让全国跑者尝到最地道的贵州味道。”
隔壁李记粥铺里,老板李丽正忙着为顾客打包:“提前一小时开门,包子和粥都多备了一倍,食客一直没断过。”像这样提前营业、备货量翻倍的沿街商铺不在少数,他们营业额增长数倍,真切感受到了马拉松带来的经济活力。
住宿行业也迎来“奔跑式”升温。格林东方酒店工作人员赵女士欣喜地告诉记者:“昨日酒店80个房间基本住满,比平时的入住率高出不少。”
一场马拉松,带火一座城。据悉,赛事期间,清镇市还同步推出覆盖“吃住行购游”的专属礼包与四条主题旅游线路,成功将跑者的“一日参赛”延伸为“多日停留”。此举不仅有效拓展了体育赛事的消费链,更通过“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模式,放大了赛事的乘数效应,实现了“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良性循环。
记者手记:
一场马拉松,看到“体育+”的无限可能
当最后一名跑者穿过终点线,喧嚣褪去,这座城市却仿佛依然保持着奔跑的脉动。作为这场半程马拉松的见证者,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竞技体育的速度与激情,更是一场城市与人的深度对话。
赛道是城市的叙事者。21.0975公里的每一米都在诉说着清镇的独特禀赋,亚高原的海拔赋予奔跑以挑战,红枫湖的波光与超半数的森林覆盖率则给予奔跑以抚慰。这不再是简单的体能考验,而是与自然相融的沉浸式体验。跑者用脚步感知的,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呼吸。
更打动人的,是赛事背后蕴含的城市智慧。“体育+”的模式在这里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切实的生长路径。当奔跑的激情自然延伸到食、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体育便成为了激活城市活力的钥匙。这种延伸不是生硬的拼接,而是基于跑者需求与城市特色的自然融合。
一场成功的马拉松,其价值绝不止于赛时的几小时。它像一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城市美誉度的提升、市民认同感的增强、文旅产业的带动、商业活力的激发,这些都是赛事带来的珍贵收获。
清镇半程马拉松让我们看到:当一座城市懂得用自身的禀赋与特色去拥抱世界,当一场赛事能够超越竞技本身而成为多元价值的载体,体育就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加速器。这场奔跑,跑出了速度,更跑出了深度;见证了成绩,更见证了无限可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黎娅茹
编辑 罗昌
二审 吴兵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