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代,女性的外貌和气质常常是评价她们的首要标准,而于凤至也不例外。史书记载,她的美貌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名媛们,比如陆小曼和林徽因,甚至比她们更具耐看之美。比如最后一任皇帝的弟弟傅杰初见于凤至时,竟被其美貌震撼,称其如同“雨后的清荷”,这一评价极为贴切,耐人寻味。作为东北第一夫人,于凤至的美貌是众所周知的,但她更令人钦佩的是她的忠诚与坚韧,这才是她最为可贵的品质。
01. 生当凤命才子佳人 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曾是松辽平原梨树县商会的会长,松辽平原素有“东北粮仓”和“松辽明珠”之称,经济发达,商会会长的位置更是地位显赫。从这一点来看,于文斗的经济背景不容小觑。而在那个时候,张作霖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匪,张作霖经常在从事打家劫舍的活动时,受到于文斗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是在张作霖被官府追捕、身陷困境时,曾亲自前往于文斗家中躲避,二人因此结下深厚的情谊。 张作霖心里一直想着要报答这个过命的兄弟。后来,当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的生日来临时,张作霖带着大礼前去祝贺,听说于凤至是一个“凤命”,张作霖心生一计,悄悄地收藏了她的八字,并请了一位相术大师为她算命。大师看过后大为惊讶,称她是百年难遇的“凤命”。张作霖开始心生念头,觉得自己儿子张学良应该娶于凤至为妻。 张作霖考虑到于文斗家境富裕,且从小培养了于凤至的良好教养,便觉得她是理想的儿媳妇。于是,张作霖常常到于家做客,期间于凤至以优雅的举止和良好的教育修养,深得张作霖的喜爱。最终,张作霖决定提亲,而于文斗也同意了。于是,张作霖与儿子张学良商量此事。然而,张学良却并不完全接受父亲的决定。虽然他对于凤至有好感,但他更倾向于自己的选择,认为由父母安排的婚姻已经过时。 了解儿子性格的张作霖直接表态:儿媳必须是于凤至,至于外面的花花世界,他不再干涉。最终,张学良无奈同意。 02. 夫唱妇随,隐忍终生 19岁时,于凤至正式进入张家,成为少帅夫人。她的美貌和大家闺秀的风范赢得了帅府上下的尊重。尽管她的美丽众人皆知,但她的智慧和宽厚的胸怀才让她在帅府树立起了威望。她待人接物得体,孝顺公婆,温文尔雅,逐渐为家庭带来和谐。她理解作为妻子的责任,认为丈夫就像箭,而自己则是那把弓,弓不坚固,箭再好也无用。 于凤至心里知道丈夫外面的风流韵事,但她选择了容忍,把这些看作是年轻男子的任性,不以为意。她全心全意照顾公婆,教育孩子,和张学良的关系看似和谐。可这种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天,赵一荻——即赵四小姐从天津逃婚而来,打破了帅府的宁静。张学良对赵一荻的钟情,让于凤至感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面对赵一荻,于凤至选择了理智的应对,她与赵四小姐约法三章,虽然这意味着她正式承认了赵四小姐的地位,但她依然保持了少帅夫人的身份,并尽可能维护家庭的平衡。 然而,病魔找上了她。于凤至患上了癌症,赴美国治疗。没过多久,张学良因政治原因被软禁,失去了自由。得知消息后,于凤至立刻中止治疗,回到南京帮助丈夫。张学良为了保护妻子,坚决要求她返回美国,并安排她与自己签订离婚协议。从此,于凤至带着深深的伤痛离开了丈夫,专心照顾他们的女儿。 03. 小结 张学良最终送给于凤至的话是:“我们永远是我们。”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于凤至,因为她明白,这句话不仅是张学良的深情表白,也是对她一生坚持与奉献的最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