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蒋中正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开始大肆迫害共产党员。同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成功攻占湖北黄安和麻城,并在此地建立了“黄安县农民政府”。在当地知名人物吴兰陔的笔下,一副对联宣告了这一历史事件:“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光复黄安县,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这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首次被称为“红军”,并于1928年5月25日正式被中共中央确认使用这一称谓。尽管此后军队的名称略有变动,但“红军”始终成为了共产党的象征。
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强烈反共,红军的壮大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如此,红军始终凭借着人民群众的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红军的历史上有多个军团,而每个军团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影响力。下面是一些重要军团的简要历史和领导人物:
红一军团
成立于1930年6月,由红军第4、第6(后改称第3军)和第12军组成。红一军团是最著名的军团之一,成为了党和军队的核心力量之一。首任军团长是朱德,而毛泽东则担任了首任政委。红一军团不仅培养了五位元帅,还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与红15军团、红74师合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
红二军团
成立于1930年7月,前身是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红二军团的历史充满波折,曾一度被取消番号,但最终成功恢复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军团长一直由贺龙担任,1936年7月与红6军团及红军第32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与红27、红28军等部合编成第八路军第120师。
红三军团
成立于1930年6月,由红军第5、第8军组成,经过多次改编,最终合并为红一军团。军团长是彭德怀,后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红五军团
成立于1931年12月,源自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的起义部队。这个军团的历程充满壮烈与悲壮,首任总指挥季振同在1934年牺牲。1935年时,军团改称为第5军,由董振堂担任军长。1937年,红五军在高台县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董振堂和30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红六军团
成立于1933年6月,主要由湘赣苏区和湘鄂赣苏区的红军组成,和红一军团关系密切。红六军团的指挥也经历过多次变动,最初由集体指挥,直到1934年8月,萧克才被任命为军团长。萧克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抗战期间,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合编成红二方面军,并最终成为八路军的一部分。
红七军团
成立于1933年6月,主要由赣东北的红11军改编。这支军团成立时间较短,1934年与红十军合并,成为红十军团。军团长寻淮洲于1934年12月在战斗中牺牲。
红八军团
成立于1934年9月,由红军第21、第23师改编而成,存在时间较短,因为战损严重,仅三个月后便被取消番号。军团长周昆后在抗日战争中担任115师参谋长,但不幸在1938年因贪污携款潜逃,最终下落不明。
红九军团
成立于1933年10月,由红军第3、第14师改编而成。由于长征中的战损,红九军团在1935年改编为第32军。军团长罗炳辉,1946年因病去世。
红十军团
成立于1934年11月,由红10军与红7军团合并而成。红十军团在战斗中遭遇严重损失,军团长刘畴西和主席方志敏等大多数指挥员都被捕或牺牲。参谋长粟裕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带领千余人成功突围。
红十五军团
成立于1935年9月,由红25军、红26、红27军等部组成,军团长是徐海东。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十五军团被改编为第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徐海东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这些军团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红军最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人民的支持,走向了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