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七年(1729年),为了更有效地应对西北的军事问题,雍正帝特意设立了一个专门处理军务的机构——军机处。最初,能够进入军机处的人员都要是雍正帝亲信的大臣,包括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等人。最初的军机大臣包括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以及户部尚书蒋廷锡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军机处逐渐完善,最终成为清朝的最高决策中枢,历代共有147人担任过军机大臣,其中有29人曾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这些人都受到皇帝的极大信任和依赖。本文将聚焦雍正朝期间,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的五位亲贵。
在清朝历史中,胤祥是雍正朝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雍正帝最为倚重的兄弟,也正因为胤祥的卓越贡献,他获得了怡亲王的世袭爵位,成为了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胤祥出生于雍正二十五年(1686年),早期在康熙年间曾受到康熙帝的宠爱,但随着废太子事件的发生,胤祥逐渐失宠,康熙帝在最后的十年并没有重用他,甚至没有为他封官,几乎将他“雪藏”。
然而,在康熙帝去世后的第二天,雍正帝继位,立即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并在同一天晋升他为和硕怡亲王。胤祥也全力支持这位厚待自己的哥哥。雍正帝初年到第三年,胤祥负责管理康熙与孝恭仁皇后的丧事、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等多项事务,并参与了西北军事的筹划和外国传教士事务的处理。
雍正三年末,会考府解散,胤祥继续担任许多重要职务,包括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导圆明园的八旗禁军等,身兼数职。随着雍正七年军机处的设立,尽管胤祥的身体已然虚弱,他依然被雍正帝选入军机处。虽然当时没有严格的职务排序,但胤祥实际上是名义上的首席军机大臣。雍正帝对胤祥的重视可见一斑,因而不会允许其他任何人超过他的位置。可惜,胤祥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病逝,享年44岁。雍正帝为他赐谥“贤”,并将胤祥的名字中“允”字改为“胤”字,这一举动在清朝历史上成为唯一不避皇帝讳的例子。
马尔塞是雍正朝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之功臣图海的孙子。在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马尔塞先后担任护军统领、镶黄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等职务。雍正二年,雍正帝追封图海为一等公,马尔塞继承了这一头衔。到雍正六年,马尔塞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同时兼任吏部尚书。胤祥去世后,马尔塞成为首席军机大臣,与张廷玉、蒋廷锡一同处理军务。然而,马尔塞在雍正九年担任抚远大将军,负责抵抗准噶尔进犯,但由于指挥失误导致战败,雍正帝最终罢免了他。在雍正十年,因作战失误,他被剥夺爵位并处以斩刑。
张廷玉是雍正帝最为信任的汉臣之一。雍正继位后,张廷玉迎来了自己仕途的高峰。他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尽管在康熙年间,张廷玉的官职并不显赫,但他在雍正朝的表现极为出色。雍正六年,张廷玉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并成为内阁的核心人物之一。雍正七年,随着军机处的设立,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一同参与军机事务,并制定了军机处的各项制度。胤祥去世后,张廷玉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虽然他仅担任这一职务半年。在雍正帝去世前,张廷玉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帝,但由于与乾隆帝逐渐产生嫌隙,他的晚年显得十分凄凉,最终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去世,享年84岁,成为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文臣。
鄂尔泰,满洲正蓝旗人,最初在康熙时期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并未显赫一时。然而,雍正帝继位后,鄂尔泰的仕途发生了重大转变。在雍正三年,鄂尔泰被任命为广西巡抚,随后改任云南巡抚,政绩显著。雍正十年(1732年),他被召入京城,并被授予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内阁的首辅。张廷玉去世后,鄂尔泰接任首席军机大臣,并且在雍正帝最后的三年里基本一直担任这一职务。雍正帝去世后,鄂尔泰继续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直至乾隆十年(1745年)去世。乾隆帝为他举行了祭奠,追谥“文端”,并将他入祀京师贤良祠。
福朋,雍正四年(1726年)继承爵位,他是克勤郡王岳托的后裔,雍正时期的一个年轻将领。福朋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加入军机处,但由于参与讨伐噶尔丹策零,没能在军机处待长久。虽然福朋在雍正朝有一定的军事贡献,但他最终在乾隆年间担任正白旗满洲都统等职务,并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享年41岁。
总结来说,雍正时期担任首席军机大臣的五位亲贵各具特色。虽然胤祥、张廷玉和鄂尔泰更为人熟知,但马尔塞和福朋也是历史上值得一提的人物。特别是张廷玉,他对军机处的制度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军机处完善的重要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