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一个将军被枪毙了不算完,尸体还得挨补枪、被拍照、翻来覆去验伤,不是怕他诈尸,而是怕他“死得太体面”。
这话表面上听,很像影视剧里面的桥段,可在1950年的台北,真就这么荒诞又真实,这位被枪决的将军叫吴石。而下令检查他尸体的这道命令,正是当时一手遮天的特务头子,他就是毛人凤,那么毛人凤为什么要搞这一出?
提到吴石的名字可能不少朋友会觉得比较陌生,似乎没有听过,但在当年的军界,那可是响当当的“儒将”:黄埔出身,留过东洋,笔杆子比枪杆子还利索,连蒋介石都曾当面夸他“有古将之风”。
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体面人,最后竟在刑场上被打得胸口血肉模糊,五脏外露,连尸体都要被人亲手翻检、拍照存档。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很简单,就因为有人给他扣了顶“通共”的帽子,其实吴石将军做的就是英雄之举,给我党提供情报线索。
可问题是,帽子是硬扣的,证据呢?他们压根没有。
然而事情的导火索,就是出在一个叫蔡孝乾的叛徒身上。此人原是在台地下组织的“一把手”,结果他在被捕之后,骨头软得像豆腐,立马全盘招供,一口气牵出上千人,你说这货是不是坑人?简直没有热血,连狗都不如。当然在名单之列,也有当时的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毛人凤一看,眼睛都直了:这可是条大鱼!抓了他,既能立功,又能震慑人心。
但是他在背后查来查去,愣是找不到半点证据。吴石没参加过地下会议,没传递过情报,连私下和共产党人往来都少之又少。怎么办?毛人凤也只能冷笑一声:没证据?那就造一个!于是,一封“密电”横空出世,写得煞有介事:“建议解放军六月攻台”,还特意点名吴石为联络人。蒋介石看到后,当场暴怒,这不就是里应外合、引狼入室吗?立刻下令:抓!
接下来的日子,吴石将军掉进了地狱。老虎凳压断腿,竹签插进指甲缝,眼睛被打瞎,肋骨一根接一根地断。可任凭酷刑加身,但他却始终沉默如石,始终没有透露一个字。不是嘴硬,是真的问心无愧。毛人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人抓了,刑用了,案子却卡在“没口供”上,进退两难。
放?不可能。杀?又怕舆论反噬,到底怎么办?更让他睡不着觉的是,吴石在军中人脉太广,不少老同学、老部下暗中奔走,甚至有人直接向蒋介石求情。毛人凤心里直打鼓:万一这人一死,反而成了“殉道者”,那我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更要命的是,他知道吴石脑子里装着太多不能说的秘密,国军在台布防图、高层派系矛盾、撤退时销毁的档案清单……随便漏出一点,都可能让整个政权地动山摇。所以,吴石必须死,而且必须“死得干干净净”,连一丝念想都不能留。
于是,那场令人脊背发凉的“验尸”上演了,这就是原因。枪决吴石将军之后,毛人凤亲自下令:再补几枪,专打心脏,确保“回不了魂”。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拍照,洗出来直送蒋介石案头。演给蒋看,演给整个特务系统看,更是演给那些还在观望的人看:我毛人凤办事,不留活口,也不留后患。毛人凤演给蒋看,演给整个特务系统看,更是演给那些还在观望的人看:我毛人凤办事,不留活口,也不留后患。
可明眼人都清楚,毛人凤怕的从来不是吴石“诈尸”,而是怕自己“失势”。那时候,蒋经国正大刀阔斧整顿情报系统,戴笠的老班底一个个被清退。毛人凤作为“旧派”残余,位置摇摇欲坠,他肯定得想办法,稳住他的位置。他急需一个“铁案”来证明自己还有用。吴石,就成了他向上攀爬的垫脚石,哪怕踩碎对方的骨头也在所不惜。
值得一说的是,毛人凤和吴石将军,两人早有积怨。圈内人都知道,吴石向来瞧不上特务那套,动辄栽赃、刑讯逼供、罗织罪名,在他眼里,那是下三滥的手段。而毛人凤呢?总被人私下称为“戴笠的影子”,文化不高,手段阴狠,最恨别人拿“儒将”“学者”来衬托他的粗鄙。如今终于抓到机会,能不往死里整?对于毛人凤来说,他这算是抓住了公开泄愤的机会。
吴石临刑前,没喊冤,没求饶,反而低声吟了一句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什么意思?我这一腔赤诚,哪怕到了阴曹地府,也能对得起列祖列宗。那份从容与坚定,和毛人凤那种歇斯底里的恐惧,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吴石将军死后,毛人凤确实风光了几年,一手掌控情报大权,呼风唤雨,地位也相对较高。可好景不长,1956年,他突然病倒,不久便去世。官方说是胃病,但他妻子后来在回忆中含糊其辞,暗示很可能是慢性中毒,权力场的刀,从来不见血。
而吴石呢?沉寂二十多年后,1973年,大陆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英雄终究会被人民记住,会被国家记住,毛主席还说过,我们不能忘记吴石。反观毛人凤当年那道冷血的“验尸令”,今天再看,不过是一场色厉内荏的闹剧,越是心虚,越要装狠;越是恐惧,越要杀人立威,像毛人凤此举,已经不配当人。
吴石将军或许从未高喊“信仰”二字,但他用沉默、用骨头、用最后一口气,守住了比命更重要的东西,良知,替人民做事的大义。
而毛人凤呢?他以为毁掉一具尸体,就能抹去真相。却忘了,历史不是任人涂抹的白纸,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所有伪装与怯懦,而毛人凤正是那个怯懦之人,对于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