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者金在吉这几年在历史圈子里挺出名的,这位老哥是首尔大学的历史教授,早年就开始钻研东亚古代史,尤其是中韩文化交流那块。
金在吉的观点简单直白:朝鲜半岛古代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就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特别是汉朝那会儿,半岛北部直接归汉朝管辖。这话搁韩国国内一说,立马就炸锅了,因为韩国人一向觉得自己文化独立性强,突然有人跳出来说祖上跟中国脱不开关系,很多人接受不了。
金在吉的研究不是凭空来的,他从中国文明起源入手,先把传统五千年史观推翻了。他说中国历史得从定居农业算起,得有一万年左右。为什么呢?因为他去过河南贾湖遗址,那地方出土的八千多年前的稻谷和骨笛,证明当时人们已经会种地、分工,还搞点音乐啥的,这不就是文明起步吗?
贾湖还挖出陶器上的符号,跟后来的甲骨文有相似点。他还提苏联学者的看法,文明标志不是非得有文字,专业手工业和农业就够了。长江流域公元前八千年就开始种水稻,这比全球其他地方早多了。金在吉把这些摆出来,不是为了吹中国,而是想说明朝鲜半岛的文化根基跟这脱不开干系。
金在吉重点讲汉四郡的事。汉武帝前108年,在朝鲜半岛北部设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直接管了四百年。乐浪郡治所在平壤附近,出土的文物一大堆。比如乐浪太守印,那是个铜印,上面刻篆字,跟河南汉印一个样,用来盖公文,调动兵马。
金在吉说,这哪是文化影响,这是实打实的行政管理。太守每年得回长安汇报工作,路远得走半个月,可见管得多紧。还有大同江边挖出的汉代建筑遗址,青石基础,砖上刻“始元四年制”,那是汉宣帝年号,前82年的事。结构跟西安汉官署一样,连排水沟都对得上。
再有刘茂墓碑,这家伙是汉室宗亲,祖上封昌邑王,当过会稽、南阳、乐浪三郡太守,死在平壤。碑文清清楚楚,管辖范围从山东到半岛北部。金在吉用这个证明,汉朝官员直接驻扎半岛,治理当地。
半岛出土汉钱币超三十万枚,简牍十五万片,全是汉格式的户籍啥的。这规模哪像短暂影响,分明是长期统治。金在吉还提高句丽,高句丽王每年向洛阳进贡,王位继承得汉帝批准。吉林集安高句丽墓壁画上,人穿汉服,行汉礼,铭文全汉字。韩国人常把高句丽当骄傲,可金在吉说,这政权早年就是汉的附属。
往前推,商朝灭亡前1046年,箕子带五千遗民迁半岛,建立箕子朝鲜。《史记》记着呢,礼器跟商青铜器一样。1973年辽宁喀左出土青铜鼎,刻“箕侯”,直接对上号。前194年卫满从燕国跑来,推翻箕子后裔,建立卫氏朝鲜,后被汉武帝灭了设郡。
金在吉说,这些史实韩国教科书淡化了,硬说成“文化影响区”,可证据摆着呢。战国末楚国灭亡,一支人迁半岛,带去地名如汉阳、襄阳、江陵,跟湖北的一样。米酒酿法也跟湖北醪糟对得上。
文字这块,金在吉更狠。1446年世宗大王创训民正音,序言说辅助汉字,到1900年官文还全汉字。他找古籍,没一个纯韩国古字。三国志记高句丽王拿中国印才能上岗。
新罗古墓陪葬品,九成有汉字,铜器刻“长乐未央”。泡菜腌法跟唐代“菹”方类似。韩服宽袖圆领束腰,跟汉代画里一样。金在吉说,这些不是巧合,是传承。
韩国人爱提檀君神话,说前2333年天神之子建古朝鲜。可金在吉说,半岛考古翻底朝天,前五世纪瓦片都没。中国东北红山文化五千年前有玉龙,夏家店四千年前青铜器,实锤文明。半岛早期东西多跟大陆对应。金在吉的书和论文列数据,挺说服人。
这观点在韩国惹争议。教科书说汉文化影响区,可金在吉甩证据,说那是制度,不是影响。2002年中韩黄海划界争时,他写文章批教科书改写历史。
韩国网民气坏了,叫他哗众取宠。可他不改色,继续讲三大证据:铜印、汉砖、墓碑。基因研究也佐证,韩国人祖先部分来自中原农耕人,或东南亚,但文化根基大陆强。檀国大学金旭教授说韩国祖先是中国中原农耕人。
韩国起源论有时夸张,说中国文化发自半岛,可金在吉反着来。维基有韩国起源论条目,提宣称孔子、李白韩国人,但多假新闻。广州日报查过,没实锤。韩国辟谣,首尔大学没历史系教授说汉字韩国。金在吉观点基于考古,不是民族主义。
这事儿就跟查家谱发现远亲一样。历史不是神话,证据说话。金在吉的研究让中韩历史更清晰,争议虽大,但推动认知。半岛与中国渊源深,承认了,大家交流更顺。未来联合考古多,挖出更多东西。反正,历史埋土里,总有挖出来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