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跨越了亚欧两大洲,总面积达到1709万平方公里。俄罗斯有一句名言:“俄罗斯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然而,2004年,俄罗斯曾提出归还日本两个岛屿,结果日本拒绝了。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首先,日本声称自己有四座岛屿的法理依据。这四座岛屿分别是择捉岛、国后岛、齿舞岛和色丹岛。日本称它们为“北方四岛”,而俄罗斯则称之为“南千岛群岛”。俄日之间的岛屿争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俄罗斯扩张的历史中,最初它是一个内陆国家,领土仅限于莫斯科周边地区。随着金帐汗国的瓦解,莫斯科大公国统一了周边的罗斯公国,逐渐走向强盛。16世纪时,沙俄开始向东扩展,直至17世纪中期,已经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1689年,沙俄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领土归中国。受到阻碍后,沙俄继续向东扩张,吞并了堪察加半岛和楚科奇半岛。从1760年起,沙俄频繁在千岛群岛进行扩张,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全长约1300公里,由56个岛屿组成。千岛群岛的原住民是虾夷人,与北海道的虾夷人属于同一民族。尽管如此,这并不是日本主张拥有北方四岛的法理依据。 虾夷人本是独立民族,既不属于俄罗斯,也不属于日本。虽然他们曾扩展到本州岛北部,但最终被俄日两国压制,分裂领土。18世纪后期,沙俄迫使虾夷人臣服,并接受了俄罗斯的文化。与此同时,日本也在向北扩张。日本幕府的征夷大将军,最初便是为了征讨虾夷人而设立。16世纪末期,日本就通过武力驱逐虾夷人,并控制了北海道。 到了18世纪,日本继续扩展,逐步吞并虾夷人的土地,俄日两国在千岛群岛发生争端。1855年,沙俄与日本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根据条约,日本得到了千岛群岛南部的四个岛屿,其他岛屿则归沙俄。这个条约为日本声称拥有北方四岛提供了法理依据。 接着是千岛群岛的得失。除了争议中的千岛群岛,沙俄还不断侵占库页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占领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外东北地区,而日本则控制了库页岛南部。1875年,沙俄与日本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交换了库页岛与千岛群岛的控制权。沙俄完全控制了库页岛,而日本控制了千岛群岛的56个岛屿。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根据该条约,沙俄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岛屿割让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加入对日作战,将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纳入自己的版图。 对于俄罗斯来说,获得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有着充分的法理依据。1945年,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美英承诺苏联战后获得南萨哈林岛(即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的全部主权。此外,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战后日本的领土将被限定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其他指定小岛内。 然而,1951年,美日签订《旧金山和约》,日本同意放弃根据《朴茨茅斯条约》取得的领土。这意味着日本并未放弃对北方四岛的主权。苏联拒绝将这四座岛屿归还给日本,斯大林曾表示:“南千岛群岛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日本就四岛争端进行了多次谈判。2004年,俄罗斯曾提出归还齿舞岛和色丹岛,但日本坚持认为自己根据1855年《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有法理依据控制四座岛屿,且认为俄罗斯提出的两个岛屿的价值太小。数据显示,四岛中最大的择捉岛面积为3185平方公里,国后岛1498平方公里,色丹岛255平方公里,最小的齿舞岛约102平方公里。日本因此拒绝了俄罗斯的提议。俄罗斯则表示,这四座岛屿都是俄罗斯的领土,并不打算再与日本进行相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