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士人在研究西夏历史时,除了整理宋代的相关文献外,还根据自己的历史观点和学术思考,对西夏的历史做出了自己的解读和评论。这些研究不仅反映了他们对西夏政权的认识,也揭示了他们在历史评价上的独特视角。
西夏的君主,尤其是继迁、元昊等领导人物,在明代士人的眼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皇帝在古代社会的治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的治理智慧和能力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而西夏的君主群体,特别是继迁和元昊,正是西夏政权的象征和支柱。西夏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的领导。尤其在与宋朝的对抗中,西夏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与辽朝建立联盟,同时抵抗宋朝的侵扰。西夏在继迁、元昊祖孙三代的领导下,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奠定了政权的基础。
然而,明代士人并不像现代人那样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西夏政权。他们更倾向于将西夏与当时的其他民族政权如女真族的努尔哈赤相比较。尽管西夏的领导者属于党项族,而努尔哈赤属于女真族,两者在民族上并不相同,但他们的命运却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曾是中原王朝的臣民,后来起事反叛,挑战朝廷的权威。明代士人对努尔哈赤的崛起表示担忧,他们害怕他会像西夏的继迁、元昊那样不断壮大,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西夏在宋朝时期的兴起,一方面得益于宋朝对西夏问题的轻视,另一方面也与西夏王朝的军事才能和策略密不可分。宋朝初期对西夏的态度过于轻松,认为西夏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边陲政权,并未采取足够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西夏逐渐坐大,宋朝在与西夏的对抗中屡次失利,最终通过签订和约才暂时恢复和平。这种局面使得明代士人深感不满,他们分析宋朝未能有效处理西夏问题的原因,认为宋朝的失败在于战略上的失误,并试图从中吸取教训,以应对努尔哈赤之乱。
明代学者如胡汝砺在《宁夏新志》中详细记录了西夏的历史,包括继迁、元昊等西夏君主的事迹,以及西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这些记载不仅体现了对西夏历史的关注,也表明了明代士人对西夏政权的评价。虽然明代士人对西夏的评价并不高,他们将西夏视为“伪国”或“僭国”,并且对西夏的帝王采取了贬低的态度,称其为“伪”、“僭”、“叛”等。但他们对西夏的皇帝尊号、庙号等问题仍然进行了详细记录,体现了他们对西夏历史的研究兴趣。
此外,明代士人还特别关注宋朝时期名臣如韩琦、范仲淹等人在西夏问题上的处理。他们认为韩琦、范仲淹等人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在抵御西夏的侵扰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士人借古鉴今,从宋代的经验中寻求解决当时边疆问题的办法。他们认为,虽然宋朝在对待西夏的策略上存在很多失误,但韩范等人的努力仍然值得学习和借鉴。
总体来说,明代士人通过研究西夏的历史,分析宋朝应对西夏的经验教训,试图为解决自己时代的边疆问题提供参考。尽管他们的态度中充满了对西夏政权的否定,但他们的历史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体现了他们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