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传》中,华妃年世兰无疑是最让人不喜的角色之一。她心狠手辣,阴险狡诈,剧中的她常常让人愤怒。然而,实际上,年世兰并非完全虚构的人物,而是根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敦肃皇贵妃这一人物改编的。
与剧中年世兰的悲惨结局不同,历史上的敦肃皇贵妃并没有像剧中所演的那样撞墙而亡,而是享有了一个特殊的待遇——她被葬入了雍正帝的泰陵,与雍正帝合葬。这个殊荣原本是皇后才有的,为什么她这个妃子也能享受呢?
年世兰的历史原型与性格
电视剧中的年世兰,是一个性格高傲且心机深沉的女人。她出身高贵,哥哥年羹尧是清朝的著名虎将,掌管大军,所以年世兰在后宫中一直高高在上,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在雍正还只是亲王时,年世兰就已经是他的侧福晋,并且怀上了雍正的孩子。
然而,在她怀孕期间,曾经喝下了端妃送来的安胎药,结果不幸流产,这让她对端妃产生了强烈的恨意。她将这份怒火发泄到了端妃身上,用红花强行灌入端妃的腹中,导致端妃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剧中的年世兰对复仇有着强烈的执念。随着雍正帝的即位,年世兰被封为“华妃”,她依然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甚至在后宫中与皇后乌拉那拉氏争斗,结党拉帮,甚至与甄嬛等人多次发生冲突。
然而,雍正帝早已对她和她背后的年家产生了戒心,甚至有意除掉年羹尧。心高气傲的年世兰却丝毫没有察觉到,直到她的所作所为最终引发了灾难。雍正帝决定削她的权,撤去华妃头衔,降为答应,但并没有立即杀她。即便如此,年世兰依旧不知悔改,最后还指使人烧毁甄嬛的碎玉轩,激怒了雍正帝。最终,年世兰被打入冷宫,最终死于绝望。
年世兰的悲剧与雍正帝的宠爱
然而,历史上的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命运却与剧中大相径庭。雍正帝对年氏的感情远远超过剧中的华妃。历史上的年氏并不像剧中那样专横,而是一位温和、贤良的女子。她是康熙帝的指婚对象,在年仅十二三岁时便成为了雍正的侧福晋。尽管起初是指婚,但雍正与年氏却是真心相爱,婚后一直相敬如宾。
年氏为雍正帝生下了多个孩子,包括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等,她的育子能力也使得她在后宫中占据了极高的地位。雍正帝甚至特许她亲自抚养皇八子,并且一度让外界猜测,是否会立皇八子为太子。年氏的地位一路上升,最终被封为皇贵妃,成为六宫之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
然而,年氏的命运并不全是顺风顺水。虽然她为雍正帝生了多个孩子,但大多数孩子都未能长大。尤其是年氏在生下皇九子时遭遇了难产,导致胎儿夭折。她多次失去孩子,身体和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最终因病去世。
年氏的特殊待遇
雍正帝对年氏的宠爱可见一斑,甚至为了她破例将她封为皇贵妃。年氏去世后,雍正帝并没有像其他妃子那样简单草率地处理她的丧事,而是亲自主持了她的丧礼,甚至辍朝五天,专门为她办丧事。雍正帝还多次在书册中提到年氏,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对上小心谨慎、对下宽厚平和”。
而且,年氏去世后,雍正帝特意允许她与自己合葬,这在清朝历史上是极为特殊的待遇。按照大清礼制,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合葬,但雍正帝为了年氏破例,让她与自己葬入泰陵。泰陵是雍正帝为自己修建的陵墓,能够与雍正帝同葬,几乎是皇后才会获得的殊荣。
华妃与年氏的差异
与剧中年世兰(华妃)的凄惨结局不同,历史上的年氏无疑是受宠的,她的结局虽然悲伤,但无疑得到了比剧中更加尊贵的待遇。虽然年氏最终没能和雍正帝共度余生,但她死后被葬入泰陵的荣耀,以及雍正帝对她的深情,都展现了她在历史中的特殊地位。
与年氏相比,剧中的华妃年世兰虽然权势一时,但最终因其性格暴虐、自私自利,不仅失去了雍正帝的宠爱,甚至迎来了悲惨的死法。年氏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剧中的人物与真实历史中的人物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
总的来说,虽然《甄嬛传》中的华妃年世兰是一个令人不喜的角色,但其背后的历史人物敦肃皇贵妃年氏却拥有着不同的命运,虽然短命却得到了无上的荣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