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象棋界有一位“无冕之王”吗? 他三次与全国冠军擦肩而过,却培养了三位世界冠军,一手创办了北方唯一的象棋月刊,甚至用钓鱼来修炼棋道。
王嘉良,这位号称“东北虎”的棋坛宗师,为何屡屡抱憾赛场,却能成为北派象棋的奠基人? 他的故事,远比赛场上的胜负耐人寻味。
1956年,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北京举行。 24岁的王嘉良一路杀入决赛,前三轮结束后,他的积分紧咬南方名将杨官璘。 第四轮两人对决,王嘉良祭出精心准备的“飞刀”布局,一举击败杨官璘,轰动赛场。
然而最后一轮对阵何顺安时,他在只需和棋即可夺冠的情况下意外落败,与冠军失之交臂。 这场失利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缩影,此后他又在1960年、1965年两度屈居亚军,其中1965年与胡荣华的关键对局中,他因贪吃一炮而遭逆转,被棋界称为“最痛心的一局”。
王嘉良的棋风以凶悍著称,擅长顺炮局和弃子攻杀,这种大刀阔斧的风格让他赢得了“东北虎”的威名。
与他齐名的杨官璘曾评价:“北方的棋手,只有王嘉良能让我全力应对。 ”王嘉良的贡献远不止于赛场。 1979年,他在哈尔滨创办《北方棋艺》杂志(后更名为《棋艺》),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象棋月刊。
他邀请工程师李德林担任责任编辑,两人合著的《象棋前锋》《象棋中锋》等书,成为棋迷心中的经典。
作为教练,王嘉良发掘人才的方式独具慧眼。 他挑选弟子的标准是“不能太机灵,但要有内秀”。 1973年,他在哈尔滨街头发现11岁的赵国荣,将其收为弟子,后来赵国荣四次夺得全国冠军。
女子棋手王琳娜和郭莉萍也是他一手培养,两人分别于1997年和2002年夺冠,填补了北方女棋手无冠的空白。
赛场外的王嘉良是个“多面手”。 他身高1.91米,年轻时是篮球场上的悍将,中年后沉迷乒乓球,扣杀凶狠。
为磨炼耐心,他常去钓鱼,甚至有一次钓起一只贪吃的水鸭,成为棋坛趣谈。 他与胡荣华的恩怨持续数十年,1980年全国赛上,胡荣华调侃他“小心降组”,王嘉良随即在最后一轮死守和棋,故意将胡荣华逼入乙组,赛后笑称“这叫以牙还牙”。
2008年,76岁的王嘉良担任奥运火炬手,手持火炬奔跑的照片登上报端。 他晚年仍担任《棋艺》主编,每周为报纸专栏写棋局解析。 有棋迷回忆:“当年哈尔滨的棋摊上,人人都在讨论王老的专栏。 ”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