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原名“徐福”,在他进入曹营之前,他曾是刘备的重要谋士,辅佐刘备练兵,帮助他打下了一片江山。当时刘备的根据地在新野,正准备扩展势力。曹操听说刘备在新野招募兵员,立刻派曹仁带领大军攻打新野。徐庶运用聪明的计策,成功击败曹仁的前锋,斩杀了吕旷和吕翔。即使曹仁布下了“八门金锁阵”,也无法抵挡徐庶的智谋,最终曹仁大败,狼狈逃回,樊城也被刘备夺取。
曹操得知刘备之所以能取胜,主要归功于徐庶的谋略,便心生贪念,想要挖走这位能臣,削弱刘备的实力。在程昱的帮助下,曹操设法把徐庶的母亲从老家带到许都,逼迫她写信诱使徐庶前来许都。作为一个孝子,徐庶虽心有疑虑,但还是决定前往探个究竟。
到达许都后,徐庶见到母亲,才知道自己被骗。徐母愤怒而决绝,最终自杀。徐庶悲痛万分,亲自安葬母亲,发誓从此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甘心做一个“吃干饭”的谋士。
然而,徐庶在曹操的阵营中,还是没能完全放下手中的权谋。他曾给曹操献出两条计策,其中一个计策对刘备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第一个计策:劝刘备放弃樊城
当曹操派大军进攻刘备时,徐庶奉命去樊城,劝说刘备投降。他来到樊城后,和刘备及诸葛亮告别,并开始正式谈论战争局势:“曹操分兵八路,已经逼近樊城,恐怕难以守住,建议速作打算。”这番话的意思就是曹军来势汹汹,樊城守不住,刘备应该早作撤退。
刘备听从了徐庶的建议,带领樊城的十几万百姓开始撤退,然而由于撤退速度太慢,曹军很快追了上来。刘备虽然有十万民众,但大多是没有武力的百姓,面对曹军的精锐部队,根本无法抵挡。在长坂坡一战中,刘备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连妻儿也来不及带走。幸运的是,赵云英勇冲入敌阵,救出了甘夫人和小阿斗。
这场败战让刘备损失惨重,几乎被曹军全歼。如果刘备当时没有听从徐庶的劝告,死守樊城,情况会不会有不同呢?樊城是易守难攻的,要知道,直到公元219年,关羽北伐时围攻樊城,尽管他水淹了曹仁的援军,仍然无法攻破樊城。若刘备守住樊城,依靠荆州的援军,完全有可能抵挡住曹操的进攻。
第二个计策:离开赤壁,前往西凉
在曹操听到庞统献出的“连环计”之后,传言说西凉的马腾和韩遂起义,准备偷袭许都。曹操不确定真假,便召集谋士商议。徐庶自告奋勇,提议亲自带兵前往西凉解决这个潜在威胁。曹操听后非常高兴,立即命令他和臧霸一起带兵三千,前往西凉。
实际上,徐庶散布的“西凉起义”只是他故意制造的谣言。他看穿了庞统的计谋,不想被卷入这场纷争,于是借口带兵离开赤壁。通过这一计,徐庶成功避免了被曹操当作炮灰的命运。
结语
徐庶的两个计策,一个出于忠诚,但却导致了刘备的惨败;另一个则是为了保命,巧妙地避开了曹操的计划。徐庶虽然曾为刘备效力,但最终被曹操收养,他的命运在三国历史上充满了戏剧性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