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在西域设置了使者校尉(当时称为西域都护的前身),派遣数百骑兵和数千民夫驻守轮台和渠犁,以供给往来的汉朝使者。这一职务不久后改名为屯田校尉,由扜弥国的太子赖丹担任。
轮台是李广利曾经征服的国家,和龟兹同属吐火罗人,轮台是龟兹的附属国。汉朝在这里屯田,但这让龟兹人心生愤怒。渠犁则是一个塞人国家,原本是吐火罗三大势力——龟兹、焉耆和楼兰——准备逐步吞并的对象,但汉朝的介入打破了吐火罗人扩张的计划。
赖丹原本是扜弥国的太子,在李广利第二次远征大宛时,路经扜弥国并了解到赖丹被送到龟兹作为人质。扜弥国位于昆仑山北麓,人口众多,却因为与龟兹隔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而很难与外界交往。李广利利用自己在大宛的胜利和威势,派人向龟兹要求释放赖丹,并将其带到长安。赖丹被任命为屯田校尉,这种做法属于“以夷制夷”,类似于之前汉朝利用匈奴降将担任军事职务的策略。
赖丹由人质变为汉朝的西域大吏,这让龟兹国上下感到非常气愤。作为屯田校尉,赖丹的责任不仅是管理屯田工作,还要修建用于休息的亭障。这些亭子遍布自盐泽以西到乌垒一带,方便过路的商旅休息。
公元前96年,匈奴的狐鹿姑单于刚即位,就迅速展开对西域的布局。他任命了两个儿子分别为左右日逐王,掌管西域的军事事务,负责监控西域各国。右日逐王设立了僮仆都尉,与汉朝的使者校尉进行直接对抗。匈奴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特别是对乌孙的压力较大。乌孙的领土位于北天山一带,是匈奴右部最接近的地区。
除了对乌孙的直接压力,匈奴还在其他地区安插了多个部落,如单桓、劫国和乌贪訾离等。这些部落虽然人数不多,但它们的存在帮助匈奴向乌孙扩展,起到像前哨基地一样的作用。
与此同时,匈奴的影响力也在逐渐逼迫其他吐火罗国家如车师、焉耆和楼兰向匈奴称臣。车师是距离匈奴较近的吐火罗国家,不得不再次送王子为质。焉耆则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弦骑兵达到6000人,开始向西扩张,意图吞并秦海地区的危须部落,向南进攻尉犁和渠犁。楼兰国在此期间也被匈奴严加控制,楼兰王不得不派次子到匈奴为质。
汉朝虽然表面上与西域各国保持友好关系,但由于国内政治纷争和精力分散,对西域的管理显得乏力。公元前96年,楼兰王子被卫霍集团的政治斗争牵连,遭到宫刑,这对汉朝在西域的声誉造成了很大损害。
此时,汉朝正深陷内部政治斗争,卫霍集团与李广利的权力斗争使得西域的事务被忽视。楼兰王子被宫刑的事件加剧了西域的局势,楼兰国对汉朝的敌意也逐渐加深。汉朝与楼兰的矛盾最终导致了楼兰王子安归带领匈奴骑兵回到楼兰,杀死新国王自立为王。面对这一局势,汉朝未能采取有效措施。
最终,西域的局势逐渐恶化,匈奴的控制力不断加强,而汉朝却未能做出及时的反应。西域的局势此时已经回到了李广利征大宛前的状态,汉朝的影响力开始逐步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