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中,黄帝是一位具备非凡智慧与超强能力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带领部落相继收服各方诸侯、打败蚩尤,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带领百姓发展农业、种植业以及畜牧业,他注重对百姓及四方边民的教化,华夏文明的基础由此而奠定。
黄帝画像,图源网络
在有历史记载的基础上,黄帝的形象不断被赋予神话色彩,在被尊为人文初祖的同时也被奉为神明。在神仙志怪小说《列仙传》中,黄帝就是一位升遐而去的神仙形象。
根据《列仙传》记载,黄帝具备一种超常能力:“能劾百神,朝而使之”,就是能够审判天下神灵的功过,这些神灵都朝拜黄帝并愿意听从他的调遣。根据这样的描述,黄帝完全就是一位“众神之王”的形象。
黄帝塑像,图源网络
黄帝的神异之处还在于,他不仅能够预见未来,还对世间万物的兴衰规律非常了解,他甚至能够选择自己死亡的时间,然后从容地与大臣们辞别。
黄帝去世后被葬在桥山,可是不久桥山崩塌,山石中露出黄帝的棺材。人们打开棺材一看,里面除了黄帝的佩剑和鞋子之外再别无他物。这一点和古代传说中很多神仙的情形非常相像。
图源网络
关于黄帝的去向,《列仙传》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黄帝在首山采铜铸鼎,鼎铸成之后,天上有龙垂下胡须迎接黄帝,黄帝就乘龙升天而去。文武百官们看到黄帝要升天而去,于是纷纷抓住龙的胡须和黄帝的弓弩,想要跟随黄帝一起升天。
可是,大概是大臣们的资格还远远不够,胡须和弓弩很快就掉落在地,文武大臣也都随之摔落,身体受痛的同时也摔掉了他们想升天成仙的希望。无奈,这些大臣只能望着黄帝越飞越远的身影嚎啕大哭。
为了纪念这件事,人们把黄帝升天的地方称为“鼎湖”,把黄帝掉落的弓弩称为“乌号。”
这样神话色彩浓厚的记载似乎很难让人信服,不过《列仙传》却多的是这类神仙人物的记载,他们要么是上古时期具备特异能力的人物,要么是注重摄生养气的隐逸之士,他们以超脱尘世的姿态出现在这部奇书之中,令读者赞叹之余也会激发无尽的遐想。
神仙图,图源网络
其实,这些神异之士无论是神仙还是历史人物,他们的神化过程恰是华夏文明自我认知、自我建构的缩影。当我们拨开神话的迷雾,看到的并非只是一个人的历史,而是一个民族如何通过塑造共同祖先来构建认同的智慧。在这个意义上,黄帝是否被神化或者神化过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符号承载的文化认同对我们精神世界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