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统一大帝国,它们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虽然两朝都统治了中国,但它们对朝鲜半岛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但直到秦朝灭亡,秦朝政府从未派兵占领朝鲜半岛。而到了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在公元前109年派出5万大军进攻朝鲜。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成功击败了卫满朝鲜,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个郡,正式将朝鲜半岛北部纳入汉朝的管辖。
那么,为什么两朝的做法会如此不同呢?
1. 匈奴威胁与军事重心
秦朝和汉朝的主要任务都涉及到匈奴这个强大的北方敌人。秦朝虽然在公元前215年由蒙恬领兵北伐,成功赶走了匈奴,但匈奴依旧在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等地区活动,始终对秦朝构成威胁。因此,秦始皇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防御匈奴和巩固国内统一上,无法腾出手来对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
与此不同的是,汉武帝即位后,经过多年的军事斗争,尤其是在公元前119年的大规模漠北之战中,汉朝基本消除了匈奴对其的威胁。匈奴被击退到今天的蒙古和俄罗斯北部,汉朝不再需要全力防守北方,这时才有余力向外扩展,进攻朝鲜半岛。
2. 内政与外扩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首先要巩固中央集权,实施一系列内政改革如车同轨、书同文等,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尽管面临匈奴的威胁,但在国家安全尚未完全保障的情况下,秦始皇没有精力去向外扩张,也未考虑侵略朝鲜。
然而,汉武帝的情况不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汉朝的经济积累了足够的实力,国家的稳定也得到了保障。内政逐步巩固,皇权得到加强,经济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让汉武帝能够集中力量在边疆扩展,尤其是在匈奴威胁减少之后,开始对周边国家展开进攻。汉朝对外的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帝国的信心,使得它能够有能力进攻包括朝鲜在内的周边国家。
3. 与朝鲜的矛盾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朝鲜半岛北部由箕子朝鲜政权控制,这个政权与秦朝并无实质性的矛盾。因为秦朝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内部改革和防御匈奴上,箕子朝鲜并没有对秦朝的统一构成威胁。因此,秦始皇并未对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秦朝的边界防线仅限于辽东。
相比之下,汉朝与卫满朝鲜之间的关系则充满了矛盾。卫满朝鲜曾在汉朝的支持下建立起强大的政权,但随着其势力壮大,卫满朝鲜不再愿意向汉朝进贡,甚至阻止其他国家与汉朝进行通商。特别是在卫右渠即位后,他拒绝了汉朝的外交请求,还杀害了汉朝的使者。这个事件激怒了汉武帝,成为爆发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4. 匈奴的影响与战略考虑
除了与卫满朝鲜的矛盾外,卫满朝鲜的背后可能还有匈奴的支持,增加了汉朝的忧虑。《史记》记载匈奴的“裨小王”和朝鲜的“裨王”职务相似,暗示匈奴可能对卫满朝鲜有某种支持。为了切断匈奴对朝鲜的影响,并从战略上削弱匈奴的力量,汉朝决定进攻朝鲜。汉朝曾通过断绝西域与匈奴的联系,在漠北之战中击败了匈奴,而进攻朝鲜也是为了彻底剿除匈奴在东亚的影响。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遣5万大军进攻卫满朝鲜。初期,汉军进攻并未顺利,甚至遭遇了挫败。但最终,在公元前108年,汉军攻克了卫满朝鲜的都城王险城,卫满朝鲜政权被彻底消灭。
结语
秦朝和汉朝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差异,既反映了当时两朝在内外政策上的不同重点,也体现了两朝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不同战略考虑。秦朝在匈奴威胁未解、国内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无法考虑朝鲜问题,而汉朝则在稳定国内局势、消除匈奴威胁后,开始将目光投向周边国家,最终将朝鲜半岛纳入其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