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界仍然专注于GDP曲线的涨跌时,一场“看不见的风暴”早已在海面下悄然酝酿。这场风暴,不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不是科技专利的角逐,而是以航母甲板上的电磁弹射、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音障、地下联网的指挥网络等为代表的军事变革。正是这些技术进步,正在悄然改变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
虽然经济的变动往往慢热,但军事上的变局一旦启动,通常就是“出手即为王炸”。那么,当前中美博弈的焦点,是否真的已经从经济账本转向了战场?
美国五角大楼2025年5月的模拟台海和南海战争推演结果显示,美军在模拟对抗中完全败北。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公开承认了这一结论,打破了外界对中美军力对比的传统看法,也让“中美局势可能发生大反转,最先超越美国的不是经济,而是军事”的论断,获得了有力的事实支持。
根据2025年全球火力网站发布的综合军力指数排名,美国以0.0744分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国紧随其后,得分为0.0692,俄罗斯则位列第二(0.0711)。这三国之间的分数差距已经降到历史最低,这背后反映的是中美军力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调整。
从空军力量上看,美国拥有约13000架飞机,中国虽然仅有3300多架,但中国在飞机质量上的追赶速度迅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区域空中力量的对比。中国的歼-20隐形战机已实现批量服役,而2025年时,预计其在亚太地区的部署数量将超过美国同类战机的六倍。这样强大的区域密度优势,使得美国长期依赖的“空中压制”战术面临失效的风险。
更为关键的是,2025年9月3日的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式上,歼-35舰载机首次公开亮相,并展示了搭载长剑-10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能力。这标志着中国空军已经形成了“隐形突防与高超音速打击”的新型作战体系,而美国的同类高超音速武器仍处于研发和测试阶段。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空军和导弹力量组合,已经使美军的传统兵力投送模式变得异常困难,这种变化正在迅速重塑空中力量的对比。
海军方面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美国依靠11艘核动力航母,建立了全球范围的远洋投射能力,而中国的海军力量也在飞速发展。到2025年,中国的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三艘航母已基本形成作战编队,其中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显著提高了舰载机的起飞效率。同时,055型万吨驱逐舰的火力配置,使得中国的海军力量在近海防御上具备了多层次的优势。
根据全球火力网站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役可部署舰艇数量已经达到730艘,是美国舰艇数量的近2.5倍,这一数量优势在近海防御战场上尤为突出。尤其是中国海军的反舰导弹系统,东风-21D等型号的精确打击能力,已经被美军的推演证实能够有效威胁美国航母战斗群。055型驱逐舰所搭载的先进武器系统,使其具备了与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相抗衡的能力。
此外,中国的造船工业产能为海军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造船业的建造周期远超美国,同类型的万吨级驱逐舰,中国仅需两年时间,而美国则需要三至四年。中国的工业优势正迅速转化为军事存在。
陆军和战略威慑力量的对比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中国的现役军人规模大约保持在200万左右,远超美国的140万。而在总动员能力上,中国的优势更为明显,总动员能力已经突破千万级别,而美国的后备力量仅为200余万。
在装备方面,中国的99A型主战坦克在亚洲地形上的适应性和机动性方面表现突出,远程火箭炮数量已超过2000门,射程和精确制导能力优于美国的HIMARS系统。这样的火力优势,在区域冲突中可形成有效的压制。
中国的火箭军也成为了改变战略平衡的关键。2025年阅兵式上,东风-61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改进型东风-17集群和长剑-10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亮相,建立了覆盖近中远全域的打击网络。其高超音速武器和反卫星能力的结合,能够在冲突初期瘫痪美军的指挥和通信系统,这也是五角大楼推演中美军失利的核心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在2025财年军费支出接近9200亿美元,而中国的国防预算为245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但中国在军费的使用效率上具备明显优势。美国军费中有大量资金用于维持全球超过800个海外军事基地,而且在项目执行上常常存在超支和利益输送问题。而中国则将军费集中用于海军现代化、空军升级与导弹研发,且由于购买力平价优势,实际上中国的装备采购能力远超名义上的预算。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关键军工材料如芯片、稀土等方面的自给能力逐渐增强,而美国则严重依赖外部采购。中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使得其军工生产供应链更为稳定,相比之下,美国在长期对抗中补给断裂的风险较大。
这种军力对比的变化,并非为了追求全球霸权的扩张,而是在区域作战能力上发生了重要转变。RAND公司在其“与中国旷日持久战争的九种场景”报告中指出,中美冲突如果爆发,极有可能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拉锯战,而中国的战略纵深和工业产能足以支撑长期对抗。相反,美国则面临后勤补给和兵力维持的双重压力。
中国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使得常规军力的区域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冲突的控制提供了可能性。2025年9月的阅兵式上,中国展示的新型洲际导弹和航母编队,正是这一区域威慑能力的体现,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调整,已显现出对这种力量变化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