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许多典型的例子。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甘罗,他在秦国时期年仅十二岁便被任命为丞相。这在今天看来,十二岁的孩子通常还在玩耍和学习基础知识,而甘罗在这个年纪,已经凭借智慧和才干,帮助秦国轻松攻占了十一座城池,且没有动用一兵一卒。能在如此年轻时拥有如此能力,意味着他未来必定大有作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甘罗在成为丞相后,竟然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关于他的结局众说纷纭。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位少年英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从显赫的位置消失呢?其实,甘罗的背景非常显赫,他是秦国左丞相甘茂的孙子,出身名门。甘罗从小受到祖父的熏陶,对政治和权谋十分感兴趣。聪明的他在学业上从不费力,年仅十二岁便因祖父去世而被任命为上卿,也就是丞相的位置。
关于甘罗的身世,也有一则有趣的传说。据说,甘罗的母亲是一位老丞相的女儿,某天她与嫂子在田间散步时,偶然发现一穗谷子成熟得特别早。她感到好奇,便将这穗谷子吃了,结果怀上了甘罗。由于这一行为触犯了当时极为重视名节的丞相,他非常生气,但最终接受了这一事实。当甘罗出生后,父亲给他取名为“甘罗”,意思是这穗早熟的谷子。甘罗从小便显示出非凡的智慧,记忆力极强,甚至能过目不忘,这使得他在十二岁时就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另有一则关于甘罗的有趣故事:秦国的国君曾听说甘茂有着可以找到公鸡蛋的神奇本领,便要求他立即献上一个公鸡蛋。为了避免困窘,甘罗主动替祖父出面,巧妙地应对了这一挑战。当秦王质问甘茂为何没有带来公鸡蛋时,甘罗机智地回答:“您认为公鸡能下蛋吗?”这一番话令秦王恍然大悟,反而更加赏识甘罗的机智与胆略。
虽然甘罗有着如此不凡的智慧和才能,但命运并未一直宠爱他。由于祖父甘茂受到了政敌的陷害,甘家不得不流亡到魏国。尽管如此,甘罗从小志向远大,渴望一展抱负。后来,甘罗加入了当时的权臣吕不韦的门下,成为了他的门客,和其他三千多位门客一起为吕不韦效力。
有一段时间,甘罗一直等待机会,希望能证明自己的才智。终于,在吕不韦准备攻打赵国时,甘罗迎来了自己的机会。当时,吕不韦计划联合燕国攻打赵国,他派张唐去燕国担任丞相,但张唐却因担心路途危险而拒绝了这个任务。看到这一情形,甘罗主动提出替吕不韦解决问题,尽管吕不韦并不十分相信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能够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
然而,甘罗凭借非凡的智慧,巧妙地劝说了张唐,最终说服了他前往燕国。而在张唐出发之前,甘罗又主动请求帮助张唐打通赵国的“关节”,顺利促成了这次任务的完成。甘罗的这一系列举动,赢得了吕不韦的高度评价,也让秦国在没有动用兵力的情况下,成功从赵国手中获得了十一座城池。
甘罗的智慧让秦始皇非常欣赏,于是他任命甘罗为上卿,等于丞相。很多人认为,甘罗在这个位置上本应有更多的施展空间,但令人遗憾的是,从此以后,甘罗的身影逐渐从历史中消失了。至于甘罗消失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当吕不韦被秦始皇赐死后,甘罗作为吕不韦的门客也被一同排挤。另一种可能性是,甘罗可能是被吕不韦所陷害,因为甘罗在吕不韦手下服侍过一段时间,但在功成名就后却超越了吕不韦,成为与他并列的重要人物。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引起吕不韦的嫉妒,导致甘罗的悲剧结局。
无论是哪种原因,甘罗最终的命运都让人感到遗憾。他虽然在十二岁时便显示出超凡的智慧和才干,成为了历史上一位令人瞩目的少年英雄,但最终却没能充分发挥出他的潜力。无论如何,甘罗这个少年的传奇,仍然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