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解放军即将进行授衔工作,作为负责授衔事务的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与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前往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授衔情况。授衔工作十分繁琐,需要高度的精力和智慧,毛主席深知其不易,因此在交谈中,不仅慰问了彭德怀和徐立清,还与他们回忆起了许多革命岁月。
彭德怀于1928年加入党组织,尽管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但他的进步与成就,的确令所有人感叹。在谈到彭德怀的入党介绍人段德昌时,毛主席突然停顿,彭德怀细心观察,发现毛主席的眼角似乎闪烁着泪光。
段德昌并非普通人物,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了壮烈与辉煌,尤其在党的早期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89年,党中央和军委评定了33位杰出的军事家,其中包括十大元帅、十位大将以及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同时,也有一些在革命初期牺牲的优秀将领,段德昌便是其中之一。段德昌牺牲较早,未能亲自参与授衔,但他曾带领过的部下许光达,最终成了开国大将,这也让人们更加理解段德昌革命人生的伟大。
那么,段德昌如何引领彭德怀加入共产党?毛主席又与段德昌有怎样的交情?段德昌的部下许光达又是谁呢?
彭德怀在1916年18岁时,为了救国救民,也为了生计,加入了湘军,从基层做起,曾任班长、排长,直到1926年,他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第1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的目标是北伐,统一中国,正值国共合作时期,革命力量强大,战争中常常战无不胜。
在攻打武昌时,彭德怀对叶挺独立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叶挺是共产党员,但不明白共产党为何如此勇敢,其他部队却总显得畏战。出于好奇,彭德怀找到了时任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的段德昌。
段德昌向他解释,共产党人之所以勇敢,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崇高的理想,这种理想激励着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彭德怀听后深受震撼,他的初衷只是为了生计,但在与段德昌的对话中,他对共产党的理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段德昌的讲解让彭德怀明白,真正的理想是要消灭剥削制度,为人民谋福利。这个理想与彭德怀的初衷有了更深的共鸣。
段德昌看出彭德怀正直善良,并且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兴趣,于是他决定推动彭德怀加入共产党。尽管那时国共两党有规定,不能在国民革命军的军官中发展党员,但彭德怀依然心生向往,决定把自己的部队改造成一支新的“人民武装力量”。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段德昌参与了南昌起义,虽然负伤,但他没有离开队伍,继续为革命奋斗。不久后,他返回湖南南县养伤,正巧此时彭德怀也率队经过南县。彭德怀得知段德昌在当地,便前去探望,并向他表露了自己想要与共产党同行的决心。段德昌十分欣慰,随即写信向中共南华安特委推荐彭德怀加入党组织。经过审批,彭德怀终于在1928年4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此后,彭德怀与段德昌的友谊一直保持。段德昌虽然早逝,但彭德怀始终怀念他。而在湖南南县的德昌小学门口,刻着一块石碑,铭记着段德昌与彭德怀的深厚情谊。
许多人并不知道,毛主席与段德昌的第一次见面,就发生在南县。1921年,毛主席以省督学身份到安乡考察教育,当地督学向毛主席介绍了段德昌。段德昌因保护学生权益而被视为领袖人物,毛主席当时便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希望亲自见一见这位年轻的学生领袖。两人第一次见面后,谈话持续至次日黎明。毛主席认为段德昌有才华,特意嘱咐他到长沙发展。不久,段德昌考入长沙雅各中学,但由于家贫,最终未能继续学业,转而投身革命。
段德昌在革命道路上不断成长,领导了多个暴动,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的军队多次获得胜利,因此被誉为“常胜将军”。在湘鄂西,段德昌担任了重要职务,他的部下许光达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然而,在1933年,段德昌因强烈反对“肃反”运动,被冤枉并遭致不幸,年仅29岁。
毛主席得知段德昌牺牲的消息时,已经是1944年。之后,毛主席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提议为段德昌平反,并亲自写下“死难烈士万岁”几字。1949年,毛主席为段德昌签署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这份证书意味着段德昌被视为新中国的“一号烈士”。
段德昌的革命一生虽短暂,却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党组织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