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起源说主张人类的祖先最早起源于非洲,并且三次走出非洲,其中第一次发生在大约185万年前。这意味着在最早的古人类从非洲迁出之前,世界其他地方—including中国—并没有人类。然而,考古学的发现却揭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事实——早在200万年前,中国就已经存在古人类,其中“西侯度人”距今243万年,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之一,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西侯度文化”。
这似乎与非洲起源说产生了冲突。毕竟,如果中国早在非洲古人类第一次出走之前就有古人类,那么非洲起源说是否存在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尤其是西方学者的态度,值得我们深思。
1959年,在山西运城芮城县的西侯度村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西侯度遗址,经过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器。发现的石器包括锤击石核、锤击石片等,显示出这些石器显然是由古人类制造的。
中国科学院的贾兰坡院士指出,根据现有证据,中国的旧石器时代石器文化沿袭至今,并且西侯度石片文化的出现,表明石片技术在中国最早。更惊人的是,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被砍砸或刮削过的鹿角和经过火烧处理的动物化石,这意味着西侯度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到了1978年,通过古地磁测定,研究人员将西侯度遗址的绝对年代确定为180万年,这使其成为东亚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比欧洲的最早用火古人类早了约80万年(后来修正为早140多万年)。然而,任何中国的“最早”考古发现总会面临质疑,西侯度人也不例外。有人认为这些石器并非人工打制,而是自然形成的。
为了证实这一点,2005年,山西考古研究所的王益人教授等人再次进行发掘,发现了更多带有明确人工痕迹的石器,并且再次确认这些石器是人工制造的。随后,在2012年,中国的多个样本被送往西方国家进行测年,结果显示这些样本的测年结果为243万年左右,误差仅为6万年。这一结论得到了广泛认可,并被《中国通史》中的学者所确认,西侯度文化被正式列为“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
根据非洲起源说,古人类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时间是185万年前,但西侯度人的出现证明,早在那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古人类,这让非洲起源说的理论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关于非洲起源说的修正或否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仅是西侯度人,像重庆巫山人(现修正为214万年)、湖北始建人、陕西蓝田人(新发现的人工石制品为212万年前)等中国古人类,都出现在非洲古人类出走非洲之前,远早于185万年。这些发现表明,中国古人类的存在时间远早于非洲起源说中的第一批出走非洲的古人类。
目前,西侯度人等遗址的发现与“走出非洲”理论相矛盾,直接冲突了非洲起源说。因此,支持非洲起源说的人若想继续坚持该理论,必须将“出走非洲”的时间提前,甚至需要将其调整到300万年前,但这个时间点没有足够的考古证据来支持。
基于现有的考古证据,非洲起源说显得不太可信,反而更像是中国才是人类的发源地。
最后,关于这个话题,有三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首先,非洲起源说的主要证据来源于基因研究,但这些基因研究是基于现代人的基因,在现代认知框架下推算出来的,那么这些推论一定是100%正确的吗?
其次,尽管中国发现了西侯度人、巫山人等古人类化石,且证据非常确凿,为什么西方的考古学界依然坚持185万年前的“出走非洲”理论?其原因何在?
第三,虽然中国的发现推翻了非洲起源说,但为何在国内,有些学者仍然站在非洲起源说的框架内,甚至建议将出走非洲的时间提前?为什么我们不能质疑非洲起源说的正确性?
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于人类起源的重新思考,也提示我们在科学探索中,应该保持开放与质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