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九三阅兵上,我国公开亮相了多型新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令人印象深刻:公路机动的东风-61、井射部署的东风-5C、潜射的巨浪-3,以及一型空射核导弹JL-1。它们共同表明我国的战略打击体系已经进入新阶段,形成了陆、海、空三位一体的核威慑能力,这对提升国家战略防护、维护国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兵后不久,美国海军通报其俄亥俄级核潜艇在短时间内连续试射了四枚“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虽然美军每年都有此类试验,但在这种时间点上集中发射多枚导弹,外界普遍认为是为了示威。然而,从技术对比来看,我国近年来新型洲际导弹在多项指标上显示出明显优势。
先说性能对比。公开资料显示,东风-41射程约为一万四千公里,最高速度可达二十五马赫,能携带多弹头分导式核弹头。东风-6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外界估计其射程超过一万五千公里、速度超过三十马赫,并能搭载更多分导弹头,从而在远程打击能力和突防速度上优势明显。相比之下,美军“三叉戟Ⅱ”D5的最大射程约一万一千五百公里、突防速度约二十四马赫,陆基民兵-3的射程与速度也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且携弹量与精度上与我国新型导弹存在差距。
再看海基与空基能力。我国最新的潜射导弹巨浪-3被认为具备较远的射程和多弹头搭载能力,加上高精度制导,可以在远海发射后实施全球范围的打击。空射方面,JL-1配合轰-6K轰炸机的作战半径,能够覆盖更远的目标,这类高超音速远程空射武器在目前国际上并不多见,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战略投送手段。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拥有发射井重型导弹、公路机动导弹、潜射导弹和远程空射导弹等多样化的战略力量,形成了较为完备且技术先进的核打击体系。面对外界偶发的示威性试验,我国更侧重于以实力维护和平,而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竞赛。希望各方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核力量发展,共同推动地区与全球的稳定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