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蜀汉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尤以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最为明显。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的政权便由蒋琬、费祎、姜维等少数几位能人维持着,但在经过29年后的公元263年,蜀汉终究被魏国灭掉。其实,在蜀汉的早期,虽然有一些有才之人,但都未得到重用。今天,我们来谈谈那些被诸葛亮忽视的五位能人,如果其中任何一位受到重用,蜀汉的命运可能会有所不同。
第一位:魏延
魏延是一位勇猛的将军,屡次立下赫赫战功,位列蜀汉的五虎上将之后,他被称为“蜀汉第六武将”。诸葛亮一度非常器重魏延,甚至对魏延的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渐渐转变,他害怕魏延过于刚猛,死后无法控制。因此,诸葛亮临终时,将指挥权交给了长史杨仪,并明确指示魏延“断后”,让他自己去决定。众人都知道魏延和杨仪有着深深的矛盾,如果杨仪掌权,魏延必定遭遇打击。然而,诸葛亮依然选择将魏延弃于不顾。结果,魏延最终被杨仪派出的马岱所杀,悲剧早已注定。
第二位:杨仪
杨仪是诸葛亮的心腹,他曾被临时任命为蜀军指挥官。但在蜀主刘禅询问诸葛亮未来的继任问题时,诸葛亮推荐了蒋琬,而非杨仪。当刘禅继续追问后,诸葛亮却没有提到杨仪的名字,这显然是因为他认为杨仪急功近利、心胸狭窄,不适合接任丞相之职。于是,杨仪被任命为中军师,蒋琬则升任为尚书令、益州刺史。杨仪对这个安排极为失望,甚至开始向费祎诉苦,结果费祎将杨仪的不满告诉了刘禅,导致杨仪被贬为庶人并流放,最终选择自杀。
第三位: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是蜀汉重要的将领之一。年轻时,他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尤其在入川和汉中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由于刘封未能及时救援关羽,导致关羽被东吴害死,这成了刘封的致命伤。尽管刘备未忍心处死刘封,但诸葛亮认为他刚烈果敢,怕在刘备去世后,刘封可能难以控制。因此,诸葛亮建议让刘封自尽。刘封若能活到三国后期,必定是一员猛将,蜀汉的命运也许会大不相同。
第四位:李严
李严是蜀汉益州本土派的重要人物,曾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刘备,并在蜀汉面临外敌时,能号召益州本地的力量抵御外敌。然而,李严因为在一次战役中的失误被诸葛亮罢免,并流放至梓潼郡。李严在诸葛亮去世后,因对自己的遭遇感到愤怒和失望,最终激愤而死。
第五位:孟达
孟达是刘备入川的重要功臣之一,他的军事才能也非常出色。公元219年,他受命攻占房陵,并轻松地夺取了该地,成功杀死了房陵太守蒯祺(诸葛亮的姐夫)。然而,由于孟达和诸葛亮之间有着私仇,最终孟达因与蜀汉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而投降魏国。孟达成为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智斗的牺牲品,最终被杀。
结语
魏延、杨仪、刘封、李严、孟达,这五位能人都是在蜀汉关键时刻被诸葛亮忽视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人得到重用,蜀汉的命运很可能会发生变化。魏延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杨仪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具备一定的才能,刘封是蜀汉的二代将领,李严能调动益州的本土力量,孟达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若能合理利用这些人才,蜀汉或许不至于如此轻易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