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阻止我军出入第一岛链,美军又采取新动作——把隐身反舰导弹系统部署到了靠近宫古海峡的冲绳一带。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最近报道,装备“远征舰艇拦截系统”(NMESIS)的美海军陆战队第三师,正在冲绳展开频繁的对海模拟打击训练。隶属该师的第12中程导弹连(MMSL)日夜操练,目的是提高发射器的生存能力与打击效率,让整套系统在实战中更灵活、更可靠。
NMESIS本质上是一套以无人驾驶底盘为载体的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其底盘改自联合轻型高机动战术车辆(JLTV),无人化后机动性更强,能在复杂岛屿地形中快速转移,适合“发射后撤离”的战术。火力上,该系统载有两枚挪威康斯伯格公司研制的NSM海打导弹。NSM是亚音速巡航导弹,低可探测性、贴海面飞行,射程在一百多公里级别,设计目标多为驱逐舰、两栖舰和后勤舰等高价值目标。
从外观与操控看,NMESIS像是一辆装了导弹发射箱的无人越野车,既可用类似游戏手柄的遥控器操作,也能让多台发射器跟随“领头车”自动协同,形成无人车队式的分散部署。这也契合美军“2030部队设计”中的轻量化、分散化与高机动性思路——在第一岛链上构建多个灵活火力节点,支撑所谓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
美军把这套系统放到冲绳,针对性很明确:旨在威慑和拦截必须经由宫古海峡出入西太平洋的舰艇,尤其是中国的大型水面战舰和航母编队。换言之,NMESIS被看作是在岛链上对抗海上高价值目标的一道前线防线。
但这套系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射程限制是明显短板。NSM的百余公里射程在现代海战中相对有限,面对能够携带数百到上千公里射程导弹的对手,NMESIS难以实现先发制人的打击。其次,生存与隐蔽能力受岛屿环境局限:冲绳地形有限,发射器难以长时间藏匿,一旦被高精度侦察手段发现,便可能成为精确打击目标。再者,每台发射器弹量有限,面对大编队或密集防空网时,单点火力密度不足以突破对方护卫层。
最关键的是,冲绳作为第一岛链上的前沿节点,在冲突中很可能首先遭受重点打击。若部署点被先行压制或摧毁,NMESIS的威慑和防御作用就大打折扣。总体来看,美军在冲绳部署NMESIS,意图明显且具有一定战术价值,但因射程短、火力有限、易侦测等弱点,这套系统在高强度海上冲突中难以独自承担起锁定并长期阻挡对方远洋舰队的重任。美方要想真正形成可靠的“岛链封锁”,还需更多层次、更远程和更分散的组合手段,而不仅仅依赖几辆无人发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