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辽宁男篮与北控男篮的三场热身赛较量中,虽然辽宁队最终以2胜1负的战绩收场,但北控队针对辽宁队核心控卫赵继伟实施的包夹战术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赛中,赵继伟在对方严防死守下难以发挥组织核心的作用,导致辽宁队进攻端多次陷入困境,只能依靠李虎翼、鄢手骐、姜宇星和吴昌泽等球员的个人能力强行得分。
这种战术并非北控队首创。回顾上赛季,多支球队都曾采用类似策略限制赵继伟,其中广厦队尤其成功。他们凭借机动性强、身体素质出色的锋线球员对赵继伟进行包夹,不仅有效切断了他与队友的联系,还多次制造辽宁队失误并快速反击得分。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何在辽宁队实现三连冠的辉煌时期,各队不敢如此坚决地包夹赵继伟呢?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上赛季常规赛,赵继伟场均贡献10.5分7.9助攻,三分命中率33%;到了季后赛8进4阶段,他的表现更是提升到场均23.7分6助攻,三分命中率飙升至54.5%。然而在半决赛对阵广厦时,他的状态明显下滑,前两场比赛仅命中3个运动战进球,三分球8投仅1中。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辽宁队后场配置的变化。在三连冠时期,当赵继伟遭遇包夹时,他可以将球交给同样具备超强个人能力的郭艾伦。郭艾伦凭借出色的突破能力,既能直接得分,又能吸引防守为队友创造机会,形成以多打少的有利局面。而如今,无论是鄢手骐、李虎翼、王岚钦,还是外援弗格和威尔斯,都缺乏足够的阵地突破能力。即便赵继伟成功分球,队友往往也只能选择单打独斗,无法有效撕开对手防线。当进攻陷入停滞,球权又不得不回到赵继伟手中,这就让对手的包夹战术更加肆无忌惮。
这种战术困境也反映出辽宁队目前阵容的短板。在缺少第二持球点的情况下,球队进攻体系显得过于依赖赵继伟的组织。各位球迷朋友,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见解,一起探讨辽宁男篮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