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7月,朝鲜战场上风云突变。刚刚上任的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做出重要部署:命令美25师和土耳其旅接替伤亡惨重的美骑兵第一师,驻守马巨里、314和481高地一线。这一调动背后,是志愿军第47军140师在临津江防线上屡战屡胜,让美骑一师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到后方休整。
虽然140师初战告捷,但师长黎原却面临四大棘手难题,让他夜不能寐: 1. 美军学乖了,白天抢占制高点,晚上就撤退,让擅长夜战的志愿军难以发挥优势; 2. 前沿阵地出现5-15公里的真空地带; 3. 美军经常派出小股部队当诱饵; 4. 敌军利用火力优势,选择有利地形打伏击,以攻代守。 面对美军的新战术,黎原师长在前线指挥所里苦思对策。一个深夜,他手持蜡烛,仔细研究作战地图,突然灵光乍现。他意识到:必须抢先控制缓冲区!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了军长曹里怀的支持,不仅调来炮兵支援,还派出了军直属侦察营。 7月13日夜,侦察营副连长张维宪带领一个排,悄悄潜入美军经常活动的大光地里地区。他们在滂沱大雨中潜伏了整整三天,战士们甚至开玩笑要给驱赶睡意的蚊子请功。功夫不负有心人,7月16日,一支美军连队果然落入埋伏圈。当敌人距离仅30米时,张维宪一声令下,志愿军火力全开,仅用15分钟就毙伤36名美军,还活捉了两名俘虏。 这场漂亮的伏击战震惊了美军。范弗里特试图以牙还牙,命令部队频繁设伏,结果一个月内247次行动全部失败。志愿军不仅守住了阵地,还趁机夺取了多个重要山头。战后,参战部队获得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张维宪更被记一等功。这场战斗成为零敲牛皮糖战术的经典战例,展现了志愿军指战员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