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中羌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个古老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何时?史书上虽无确切记载,但这并非因其微不足道,而是因其历史太过久远,早已超越了文字记载的范畴。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最早关于羌族的明确记载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频繁地提到羌这个字,充分说明当时的羌族已经发展成一支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我们可以推断出羌族的历史远比商朝更为古老。 然而,这段悠久的历史并非全是辉煌篇章。商朝时期,羌族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苦难。甲骨文中那些触目惊心的记载,为我们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悲惨历史。最初,羌字只是一个简单的人形符号,但很快就演变出各种令人心惊的异体字:有的在脖子上加手形表示捆绑,有的在脚部画上镣铐,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人被捆绑在火上焚烧的图形。据统计,记载羌人受虐的甲骨残片多达上千件,足见当时商人对羌族的残酷迫害到了何种程度。 为什么强大的商朝要对一个少数民族如此残忍?这要从两个王朝的恩怨说起。商朝取代夏朝而立,而夏朝的缔造者大禹,据考证很可能就来自羌族(古称西羌)。因此,羌族不仅是夏朝的坚定支持者,更是其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夏朝灭亡后,残余的羌族部落联合起来,成为商朝的心腹大患,双方结下了血海深仇。 此外,商朝奉行扩张政策,不断征讨周边部落。据传,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曾率军大败羌族,俘虏了大量羌人充作奴隶。更可怕的是,商朝盛行血腥的人祭习俗。在迷信盛行的商代,战俘常被当作祭品。据考证,商朝一年要举行数百次祭祀活动,被俘的羌人自然难逃厄运。 但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正是羌族后裔姜子牙(古时姜与羌相通)辅佐周武王,最终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周朝建立后,羌族重获新生,其血脉一直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时代,商朝那种野蛮的暴行早已成为历史。回望这段往事,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的和平与民族团结,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羌族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经历多少苦难,正义终将战胜暴虐,光明终会驱散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