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岳泉(1877—1953年)是中国寿险行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寿险大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912年,他在民国初年创立了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安),这是中国近代第一家由华人独资经营、专营寿险业务的企业。在当时众多保险公司中,华安以规模最大、经营模式独特而脱颖而出,成为近代金融史和保险业的标杆。值得一提的是,华安还开创性地创办了《华安杂志》,这是中国保险企业自办刊物的首次尝试。此后,根据经营需求,华安又陆续推出了另外两种刊物。吕岳泉巧妙地利用这些刊物来塑造企业形象、推广保险业务,展现了他独到的经营智慧。
在保险事业的征途上,吕岳泉运筹帷幄,创造了多项行业奇迹,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有三大成就: 首先是人才战略。他深知社会声誉对保险业的重要性,因此积极邀请政商界重量级人物加入。他成功说服了黎元洪、冯国璋、徐固卿、杨耿光等政界要人,以及陆文韶、程霖生、王芳畦等商界领袖入股或担任董事。同时,他力排众议,高薪聘请永年公司的外籍专家担任总经理和精算师,由他们培训本土员工。这种借鸡生蛋的策略,既借助名人效应提升了公司知名度,又通过引进国际经验快速提升了专业水平,使华安迅速成长为华人寿险业的领军企业。 其次是诚信经营。吕岳泉深知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特别是在中国寿险业刚刚起步的阶段。华安开业不久,就遇到一起理赔案例:一家商号的员工刚投保就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家属陷入绝望。华安立即派人慰问,并迅速支付了全额赔款。这种视信誉为生命的经营理念,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最后是创新宣传。保险作为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的舶来品,当时大多数国人对这个概念还很陌生。从1865年中国出现第一家保险公司到1914年的50年间,市场上已有39家保险公司,竞争异常激烈。面对实力雄厚的外资保险公司,新兴的华商保险公司在宣传上更需要独辟蹊径。吕岳泉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宣传策略:在《申报》、《新闻报》等主流媒体刊登广告和保险知识短文;举办记者茶话会普及保险理念;邀请黎元洪、冯国璋等社会名流在报刊上发表推荐文章。但他很快意识到,仅靠外部媒体的零星宣传效果有限。要真正发展壮大,必须建立自己的宣传阵地。于是,《华安杂志》、《华安》和《华美》等企业刊物相继创刊,通过持续传播保险知识、加强与客户联系,有效提升了企业影响力。(待续) 1933年6月至1935年1月期间,华安公司又推出了《华安》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