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个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仅与我国云南省相当,却曾多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令人愤慨的是,这个岛国的军事力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发展起来的。那么,为什么近代中国屡遭日本侵略?除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早在16世纪末,日本就显露出扩张野心。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在1592年和1597年两次入侵朝鲜。当时日本学者提出的海外雄飞论,将矛头直指朝鲜和中国,为后来的侵略政策埋下思想基础。这种扩张思想主要由本多利明、佐藤信渊等人提出,虽在当时看似不切实际,却成为日本大陆政策的理论依据。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提升。但岛国的局限性使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于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朝鲜为核心的大陆政策。同年,明治天皇颁布《御笔信》,公然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这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纲领。 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虽然洋务运动建立了北洋水师,但制度性改革滞后,加上清政府昏庸无能,给日本可乘之机。1887年,日本制定清国征讨策略,计划分五步实施:先占台湾,再吞朝鲜,继而进攻东北,最终称霸亚洲。 日本还炮制出八纮一宇的荒谬理论,自诩为神国,妄想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世界帝国。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田中义一提出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赤裸裸地宣称: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1931年,关东军参谋坂垣征四郎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他狂妄地宣称用竹刀就能吓退张学良,充分暴露了日本的嚣张气焰。1940年,日本更修建了象征侵略野心的八纮一宇塔,塔身使用了从中国掠夺的238块石材,这是对中国人民的严重侮辱。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华的重要转折点。清政府战败后,不仅赔偿2.3亿两白银,还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这些战利品让日本尝到甜头,进一步刺激其侵略欲望。1900年,日本又参与八国联军侵华,通过《辛丑条约》攫取巨额赔款。 日本侵华期间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潘家峪惨案全村遭屠,平顶山惨案3000人被害。日军还实施三光政策,进行细菌战、毒气战,造成中国军民3500万伤亡。经济上,日本掠夺中国黄金3.1万吨,无数文物珍宝流落异邦。 更阴险的是文化殖民政策。在占领区推行日语教育,企图抹杀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正如罗斯福总统所言,这是最卑鄙无耻的行径。 历史警示我们:只要军国主义阴魂不散,战争威胁就始终存在。我们必须铭记历史教训,时刻保持清醒,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但我们仍要居安思危,警惕任何形式的侵略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