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时,曾有一批立下汗马功劳的汉人将领。为表彰这些功臣,顺治帝大加赏赐,共册封了四位藩王、一位公爵、四位侯爵、四位伯爵,还有十九位子爵和三十五名男爵。在众多受封者中,地位仅次于四王和续顺公的,就是四位战功赫赫的侯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位侯爵的传奇人生。
第一位是懋烈侯李国翰。这位来自铁岭卫清河的将领,出身于一个与女真族渊源颇深的家族。他的父亲李继学本是商人,经常与女真人往来贸易。在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前,李继学曾奉明朝经略杨镐之命出使后金,担任情报工作。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辽阳时,李继学选择归顺后金,继续负责情报事务。他因屡次抓获明军间谍和逃兵,被授予三等男爵的世袭爵位。
李国翰子承父业,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更成为皇太极的贴身侍卫。在清军入关前的历次对明作战中,他屡建奇功,爵位一路升至三等子爵。清军入关后,他先是参与追击李自成,后又协助平定张献忠起义。作为定西将军,他与吴三桂共同镇守汉中,后又随吴三桂转战四川、贵州。1652年,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三等侯。可惜这位骁勇善战的将军在1658年病逝军中,被追谥为敏壮。
第二位是顺义侯田雄。与李国翰不同,田雄是在清军入关后才归顺的。这位直隶宣化人早年经历不详,推测一直在明军中任职。南明建立后,他被封为总兵。1645年六月,当豫亲王多铎率军攻取江南时,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仓皇逃往芜湖。眼看南明大势已去,田雄与同僚马得功合谋,上演了一出挟持皇帝的闹剧。
据记载,当时田雄将弘光帝背在背上,马得功则抓住皇帝的双脚。面对皇帝的苦苦哀求,两人竟说:我们的功名富贵就靠你了,绝不能放你走。气急败坏的弘光帝只能狠狠咬住田雄的脖子,鲜血染红了衣襟。凭借这份特殊功劳,田雄先后出任浙江总兵、浙江提督,全力镇压江浙地区的抗清势力。1661年,他被封为二等侯,两年后病逝,获谥毅勇。
第三位顺勤侯马得功,就是与田雄一起擒获弘光帝的另一位主角。这位辽东籍将领同样出身明军,在南明时期官至总兵。降清后,他被任命为镇江总兵,负责清剿江苏境内的抗清武装,屡立战功。后来调任福建,多次与郑成功交锋。1656年升任福建提督后,他趁郑成功攻打台州之机,率军连克七城,最终拿下战略要地闽安。至今,他修建的闽安石头城遗址仍存。1661年晋封三等侯,次年在攻打厦门时战死沙场。清廷追封一等侯,谥号襄武。
最后一位是同安侯郑芝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成功之父。他降清后被封侯,但最终难逃被处死的命运。这四位侯爵的人生轨迹,生动展现了明清易代之际,那些在历史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武将们的命运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