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一个没有皇后的帝王之谜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位统一六国的始皇帝,其生平记载中却缺失了一个重要部分——关于他的皇后和后妃的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更奇怪的是,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终其一生都未立太子,这与秦国立储以安国本的传统大相径庭。要知道,他明明有一位德才兼备的长子扶苏,却始终未给予其太子名分。
那么,这位千古一帝的结发妻子究竟身在何处?又为何迟迟不立扶苏为储君呢?
关于这个历史谜团,日本学者藤田胜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他认为扶苏可能与楚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推测源于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陈胜、吴广起义时,竟同时打出了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旗号。要知道,这些起义军高喊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却为何要拥立秦朝皇子?这看似矛盾的现象,或许暗藏着历史的真相。
藤田教授指出,扶苏的母亲很可能是楚国人。回顾历史,秦楚两国有着长达两百年的联姻传统。从秦宣太后芈八子到华阳夫人,楚国女子在秦国政坛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以魏冉为首的楚国四贵,更是在秦国朝堂上呼风唤雨。而在秦始皇时代,最显赫的楚人当属昌平君。
这位昌平君曾官至秦国丞相,在平定嫪毐之乱中立下大功。后来他被派往新征服的韩国安抚民心。然而当秦军大举攻楚时,这位重臣却突然倒戈,与楚将项燕联手大败二十万秦军。最终,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才平定叛乱,昌平君和项燕均战死沙场。
基于这段历史,藤田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猜想:昌平君很可能是扶苏的舅舅,而扶苏的母亲或许就是昌平君的姐妹。这样一来,起义军同时拥戴扶苏和项燕的举动就说得通了。试想,作为皇子的舅舅公然反叛,其姐妹在宫中的处境可想而知。这或许就是史书中扶苏母亲神秘消失的原因。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扶苏未能被立为太子的谜团也就迎刃而解——他的母族背负着谋反的重罪。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位贤明的皇子会被发配边疆,最终在秦始皇驾崩后轻易选择了自尽。
当然,这只是众多推测中的一种。另一些学者认为,秦始皇可能根本就没有立过皇后。这个观点可以从会稽刻石中找到蛛丝马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四次东巡至会稽山(今绍兴境内),在此立下了著名的会稽刻石。与其他歌功颂德的石刻不同,这块石碑罕见地强调了道德教化,其中48字尤为引人注目:
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夫为寄瑕,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
这段文字严厉谴责了男女不端行为:禁止寡妇改嫁、严惩婚外情、主张对不忠者处以极刑。起初学者们认为这是针对会稽地区民风开放的整治,但著名秦汉史专家林剑鸣的研究表明,这完全是个误解。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吴越地区反而是礼教盛行之地。因此,这块石碑很可能是面向全国颁布的道德训诫。
那么,这位以法治著称的帝王为何突然重视起道德教化?答案或许藏在他痛苦的童年记忆中。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先是与吕不韦有染,后又与嫪毐生下两个私生子。这不仅让秦始皇背负生父不明的骂名,还凭空多出两个王位竞争者。愤怒的秦始皇将嫪毐车裂,摔死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并将母亲软禁终生。
这段经历让秦始皇对女性忠贞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在母亲放荡行为的影响下,他可能对所有女性都心存戒备。这或许就是他不立皇后、甚至不让后妃留名史册的深层原因。
综合来看,关于秦始皇皇后的下落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因昌平君叛乱而被废;二是秦始皇可能从未立后。可惜项羽火烧咸阳宫时,大量珍贵史料付之一炬,连司马迁都未能获得确切记载。这个千古之谜,或许要等到秦始皇陵开启之日,才能真正揭开它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