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步,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楚河汉界》系列第9期内容。在我的主页可以看到完整的视频和图文合集哦~
上回我们聊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的故事。虽然这场起义只持续了短短半年,但陈胜的决策却像投入水中的石子,在秦末乱世激起层层涟漪。今天,就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六国故地在这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涌现出了哪些令人难忘的英雄人物。
说到赵国的复兴,就不得不提陈胜的一步关键棋。当时陈胜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后,派出了以武臣为首的三人小组:武臣担任主将,张耳、陈余作为左右校尉,带着区区三千人马去开拓赵国故地。这个安排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
(这里插一句,我在《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那期详细分析过陈胜团队的短板,今天的故事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这支远征军的组成很有意思:武臣是陈县本地人,起义后才加入;张耳、陈余则是慕名投奔的魏国名士。三人与陈胜的关系都不算深厚。特别是张耳、陈余,他们曾劝陈胜暂缓称王未被采纳,这才转而建议开拓赵地。陈胜虽然采纳了这个建议,却只给三千兵马,防备之心可见一斑。
令人意外的是,这支小部队渡过黄河后,当地百姓纷纷响应,队伍迅速膨胀到数万人。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谋士蒯彻。他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边打边劝降。这招果然奏效,很快就拿下三十多座城池。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时,传来了章邯大败周文军的消息。张耳、陈余敏锐地意识到陈胜政权可能撑不了多久,于是劝说武臣自立门户。就这样,武臣摇身一变成了赵王,张耳任丞相,陈余当大将军,彻底和陈胜分道扬镳。
陈胜得知后勃然大怒,但在谋士蔡赐的劝说下,最终选择承认既成事实,还派人祝贺,希望联合抗秦。不过赵国这边心知肚明,只顾着继续扩张实力。可以说,张耳、陈余这对黄金搭档才是赵国真正的智囊团,他们早早看穿陈胜的局限,在河北打下坚实基础。
有趣的是,类似的故事在燕国重演。赵王武臣派将军韩广开拓燕地,结果韩广也自立为燕王。不过这次分家还算体面,张耳、陈余把韩广的家属送去团聚,后来秦军攻赵时,燕国还派兵相助。
魏国的复兴同样始于陈胜的布局。周市奉命开拓魏地,成功后却坚持要迎立魏国公子魏咎为王。这种政治智慧令人钦佩——他知道只有正统王室后裔才能凝聚人心。后来章邯大军压境时,魏咎的表现更是令人动容。在援军全军覆没后,他以自焚为条件,换取了城中百姓的安全。这种舍生取义的担当,堪称真正的贵族风范。
相比之下,齐国的复国就显得自力更生得多。田儋三兄弟抓住周市攻齐的时机起兵,很快掌控局面。不过田儋在援救魏国时战死,引发了一系列权力更迭,使得齐国陷入内耗,错过了争霸的最佳时机。
细数这一年各地称王的人物:赵国的武臣、魏国的魏咎、燕国的韩广、齐国的田儋、楚国的陈胜...有趣的是,除了魏咎和田儋,其他人跟原来的六国王室都没什么关系。这就像一场大型的
但别着急,好戏才刚刚开始!随着陈胜政权的覆灭,真正的英雄们即将登场。而他们,都与同一个国家有着不解之缘——那就是楚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即将迎来最精彩的诠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步,也可以叫我历史步行街。如果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点赞、评论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