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人物志:刘备与诸葛亮用人观的碰撞 诸葛亮曾高度评价刘备:将军身为皇室后裔,信义名扬天下,广纳天下英才,求贤若渴。这番赞誉让刘备十分受用。然而,与刘备打过交道的几位枭雄却未必认同。
吕布在临刑前愤然痛斥:这个家伙最不可信!大耳朵的家伙!难道忘了辕门射戟的恩情吗?这段记载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有明确描述。袁绍也对刘备颇有微词: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就是你二弟关羽斩杀我的大将颜良,之后你又找借口开溜,动摇了我的军心! 关于刘备借荆州的典故,学界尚有争议。但刘备从曹操五万兵马讨伐袁术,却在徐州杀害刺史车胄公然反叛,确是史实。有趣的是,曹操并未追讨这五万兵马,而是直接率军夺回。面对来势汹汹的曹军,刘备竟未作抵抗就仓皇逃窜。 乱世之中,诚信往往如宋襄公般难以为继。无论是刘备、曹操还是孙权,都深谙《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也的道理,善于运用谋略。 在用人方面,三位枭雄各有特色:曹操重才能,孙权重门第,而刘备则兼容并蓄。即使对厌恶之人,只要对霸业有利,他也会委以重任。比如进位汉中王时,他让马超领衔;称帝时,又让许靖带头劝进。 说到许靖,这位名士虽与堂弟许劭齐名,却因在董卓乱政时担任选官要职,后又临阵脱逃而声名狼藉。刘备最初因许靖在益州之战中欲献城投降而轻视他,后在法正劝说下才勉强任命为太傅。这一任命却意外收获了政治效果——劝进名单上终于有了重量级人物。 另一位让刘备头疼的是刘巴。这位心向曹操的谋士曾公开羞辱张飞,刘备曾怒言:我想平定天下,刘巴却专门捣乱。但刘巴精于理财,他推行的大钱当百政策虽充实了国库,却让百姓资产大幅缩水,引发民怨。有趣的是,曹魏重臣陈群曾专门致信诸葛亮询问刘巴近况,可见其才能连敌国都认可。 最富戏剧性的是马谡。刘备临终前特别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但诸葛亮却力排众议,坚持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酿成大错。这一反差让人不禁思考:为何刘备厌恶的许靖、刘巴、马谡三人,诸葛亮却格外器重? 有人为诸葛亮辩解:尊敬许靖是为树立招贤形象;重用刘巴是因他解决了财政危机;培养马谡是为储备人才。但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是:若诸葛亮听从刘备建议,不重用马谡,第一次北伐是否会以失败告终?刘备与诸葛亮截然不同的用人观,究竟孰优孰劣?这个三国谜题,或许永远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