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了收服一个猛将,竟然一口气派出了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员大将,用车轮战的方式才把他拿下。
这排场,这阵势,三国里能有几个人配得上?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关羽、赵云这个级别的。
但这个人偏偏不是他们,而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狠角色,庞德。
电视剧和小说里,庞德的戏份不算多,经常被当成关羽辉煌战绩的一个典型代表。
编辑
但历史上真实的庞德,其实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人物。他的实力和影响力,远比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要厉害得多。
四将齐出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描写了这个经典场面。
当时曹操征讨汉中的张鲁,听说对方麾下有个西凉来的猛将庞德,异常骁勇,接连挫败曹军。
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一听有这么个人才,立刻就想收归己用。他对手下众将说:“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
于是曹操精心安排了一场“车轮战”。
编辑
他先后派出了四位顶尖高手去消耗庞德的体力。张郃先上,打了几个回合就退下来;接着夏侯渊出战,也是几回合就退;然后徐晃上去打了三五回合;最后许褚压轴,和庞德硬碰硬打了五十多个回合才退走。要知道许褚可是曹操阵营里数一数二的猛将,号称“虎痴”,能和他打上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绝对是一流水平。
这场战斗厉害之处在于,庞德一人连续对战四名顶级将领,居然“并无惧怯”,越战越勇。
编辑
打完以后,这四位将领还都跑到曹操面前夸庞德武艺高强。
真实的归降过程
虽然小说里的描写很精彩,但真实历史上的庞德投降曹操的过程,其实要简单平淡得多。
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率部投降。
庞德当时是张鲁的部将,也就“随众降”了曹操,并没有小说中描写的那场惊天动地的车轮大战。
编辑
这里面有个历史背景很重要。庞德原本是西凉马超的部下,跟着马超一起反抗曹操。
但在马超被曹操打败后,庞德没有跟着马超去投奔刘备,而是留在了汉中,跟了张鲁。
这可能是因为当时庞德生病了,没能跟上马超的步伐,也可能是他对自己前途另有考虑。
编辑
等到曹操打来的时候,庞德面临一个选择:是死战到底,还是顺势投降?从结果来看,他选择了后者。曹操对这位西凉猛将早有耳闻,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投降,封他为立义将军,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这个封赏不算特别高,但也能看出曹操对他的重视。
军事才能被低估了
庞德在曹操麾下的表现,证明他确实配得上“猛将”这个称号。他最出名的一战,当然是和关羽的交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庞德奉命支援曹仁,驻守樊城,对阵关羽的军队。
编辑
在这场战役中,庞德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武。
《三国志》记载他经常骑着白马冲锋陷阵,关羽军都认得他,称他为“白马将军”。庞德还曾经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要不是关羽躲得快,可能三国历史就要改写了。
想想看,能在正面对决中伤到武圣关羽,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技艺?
庞德最后虽然兵败被擒,但他宁死不降,慷慨就义,连关羽都为之动容。
这种忠勇,在三国时期也是少有的。
编辑
要知道他当时的主公曹操,名义上还是汉朝的丞相,而关羽代表的刘备集团则是反抗朝廷的势力。
为什么说电视原著都低估了他
无论是电视剧《三国》还是原著小说《三国演义》,对庞德的描写都相对简单。这主要是因为创作的需要,罗贯中要突出刘备集团的正面形象,特别是要神化关羽,所以就不得不弱化一些对手的表现。
庞德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小说里,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衬托关羽的强大而存在的。
编辑
他的出场时间晚,戏份不多,最后还成了关羽威震华夏的背景板。但历史上真实的庞德,其实是一个相当全面的将领。
他从西凉起家,经历过多场大战,经验丰富;他能骑善射,武力值极高;他忠心耿耿,不为利诱所动。这些品质,在三国时期都是非常难得的。
如果换个时代,或者换个主公,庞德很可能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和更高的历史地位。
从庞德看历史与文学的差异
庞德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历史真实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差异。《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不是正史。
编辑
罗贯中为了故事的好看和主题的表达,对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艺术加工。
比如那场精彩的车轮战,历史上很可能没有发生过。但通过这个虚构的情节,罗贯中成功地塑造了庞德的勇猛形象,也为后来他与关羽的对决做了铺垫。
但问题是,很多观众和读者把这些文学创作当成了真实历史,导致对庞德这类人物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真实的庞德不需要四员大将才能制服,而且他的价值不是说他武艺如何,而是在军事上的经验、判断力和忠诚品质,是值得肯定的。
编辑
庞德在三国历史上应该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他肯定是一流武将,虽然可能达不到关羽、张飞那种超一流的水平,但绝对不逊于张郃、徐晃等名将。
辗转多个主公,在乱世中寻求立足之地。他最初跟随马超,后来跟了张鲁,最后归顺曹操。这种经历在汉末三国很常见。
但,他在面对关羽时的选择,无论是战是死,都具备一个职业军人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编辑
所以说,曹操当年是否真的派了四员大将来擒庞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庞德确实有让曹操如此重视的资本和能力。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武夫,而是一个有勇有谋、忠贞不贰的将领,一个被历史和文学都低估了的三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