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选择平庸的刘禅继位?背后暗藏父子相残的无奈
刘备一生共有四个儿子,但最终却将皇位传给了资质平平的刘禅,这一决定让许多人感到不解。然而,选择继承人关乎国家未来,刘备绝非草率行事,他的决定背后有着深远的考量。 长子刘封的悲剧:能力与身份的冲突 刘备的长子刘封本是养子,原为罗侯寇氏之子,被刘备收养后一直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然而,他的命运却以被赐死收场。都说虎毒不食子,刘备为何如此狠心?表面上看,刘封因未救援关羽而触怒刘备,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皇权之争。 关羽失荆州后,孤立无援,最终战败身亡。诸葛亮仅用11个字点醒刘备:封刚烈,恐事后禅难以驾驭。刘备猛然意识到,自己百年之后,这位能力出众的养子可能会威胁到亲生儿子刘禅的统治。于是,他借刘封不救关羽之由,下令将其处死。 刘封与关羽的恩怨 刘封与关羽的关系一直不睦。当年刘备欲收刘封为养子时,关羽曾反对,认为刘备已有亲子,再收养外姓人恐引发夺位之争。尽管刘备仍坚持收养,但刘封心中已对关羽心存芥蒂。 后来,关羽在麦城陷入绝境,刘封本可出兵救援,却在孟达的挑拨下犹豫不决。孟达劝他:东吴兵强,贸然出兵恐有危险。甚至暗示,即便刘封救了关羽,将来刘禅继位,他作为养子也难逃猜忌。最终,刘封选择按兵不动,导致关羽兵败身亡。 刘备的无奈抉择 刘封战败逃回成都后,将责任推给孟达,但刘备认为,作为主帅,刘封不应因他人之言而见死不救。更关键的是,诸葛亮的话让刘备意识到,刘封的存在对刘禅的统治构成威胁。 从现实来看,刘封丢失上庸三郡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然而,在皇权面前,血缘之外的养子终究是隐患。即便刘封能力出众,刘备也只能忍痛除掉他,以确保刘禅顺利继位。据《三国志》记载,刘封死后,刘备曾悲痛不已,可见他并非无情,只是迫于形势。 刘封的悲剧命运 刘封的结局早已注定。孟达曾劝他投降曹操,直言:若回成都,刘禅继位后,你必死无疑。但刘封仍选择回到刘备身边,最终难逃一死。 事实上,刘封不出兵救援关羽,并非完全出于私怨。当时上庸局势不稳,若分兵救援,可能导致自身覆灭。然而,无论他如何选择,他的身份和能力都使他成为皇权之争的牺牲品。结语 刘备杀刘封,表面是因关羽之死,实则是为刘禅铺路。在权力与亲情之间,刘备选择了前者。而刘封的悲剧,也折射出古代皇权继承的残酷——能力再强,若非亲生,终究难逃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