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蜀汉灭亡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人才凋零所致,毕竟后期确实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窘境。但鲜为人知的是,刘备在临终前其实为蜀汉留下了三位足以力挽狂澜的猛将。令人扼腕的是,这三位大将中竟有两位都因诸葛亮的缘故而陨落。
很多人对蜀汉人才匮乏的说法存在误解。以当时蜀汉的人口基数,怎么可能选不出几个栋梁之才?事实上,刘备在去世前就精心培养了三位杰出将领,只要其中任何一人得到重用,蜀汉的国运或许就能改写。可惜的是,这三位大将中,有两位都因与诸葛亮的矛盾而不得善终。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李严。这位原属刘璋麾下的将领,在刘备入蜀时投诚。在与刘备军的交战中,他展现出了惊人的武艺。当时黄忠大战数十回合都未能取胜,要知道黄忠可是能与关羽平分秋色的猛将,在入蜀战役中多次救魏延于危难。诸葛亮见状也不得不承认:李严武艺高强,不可力敌,需用计谋取胜。这充分说明李严的武功至少与黄忠相当。
刘备临终时,特意将李严与诸葛亮并列为托孤重臣,一个主政,一个掌军。但后来在权力斗争中,李严不敌诸葛亮,最终被贬为庶民。听闻诸葛亮死讯后,李严深知复出无望,郁郁而终。若这位能与诸葛亮比肩的重臣得以重用,蜀汉后期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
其次是魏延。这位刘备一手提拔的爱将,堪称刘氏心腹。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起兵夺权,虽然形同谋反,但诛杀他的马岱等人却未获重用,反而遭到冷落。这背后暗藏玄机:魏延毕竟是刘备旧部,擅杀重臣无疑是在打刘禅的脸。
其实魏延之死早有伏笔。诸葛亮一直认为他脑后有反骨,二人长期明争暗斗。当魏延开始拉拢同僚对抗诸葛亮时,后者终于痛下杀手。上方谷火攻就是针对魏延的杀局,虽被他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难逃马岱的追杀。魏延不仅武艺超群,更擅长统兵作战,这样的人才陨落实在是蜀汉的巨大损失。
最后是常胜将军赵云。刘备在托孤时特意叮嘱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实则是将刘禅的安危托付于他。赵云若能长寿,必能保蜀汉江山稳固。可惜他在第一次北伐后就与世长辞,不过这是自然寿终,与诸葛亮无关。
细数这三位刘备留下的栋梁之才:李严被贬郁郁而终,魏延遭设计诛杀,唯有赵云得以善终。若前两位大将能够保全,蜀汉的结局或许会大不相同。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内耗往往比外敌更具破坏性。
(本文主要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