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中的日本地图印象,往往将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而把日本看作一条蜷缩的蚯蚓。从国土面积来看,日本仅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不及中国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但令人诧异的是,日本人对自身领土的认知却大相径庭——他们坚称本国疆域超过400万平方公里,自诩为仅次于中国的东亚第二大国。这种认知差异究竟从何而来?
日本的大国迷梦由来已久。这个岛国四面环海的地理格局,自古就孕育着强烈的大陆情结。在历史长河中,日本曾制定过两套大陆战略:其一是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先占东北再图华北;其二是从中南半岛登陆,由两广地区挥师北上。从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到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再到清朝前期的锁国政策,日本的扩张野心屡遭挫败。直到甲午战争和二战时期,这个岛国才短暂尝到甜头。
二战期间的日本可谓猖狂至极。1931年九一八的炮声拉开了侵占东三省的序幕,沙俄时代强占的外东北地区也被其收入囊中。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更是双线出击:北线攻占华北五省及沿海重镇,南线吞并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巅峰时期的日本,确实坐拥亚洲最大的实际控制区。但如今支撑其400万平方公里说法的依据何在?
细究日本的主张,实则是将争议海域都划入版图。他们声称:库页岛以南的千岛群岛全境、与朝韩相邻的日本海全域、琉球群岛周边水域,乃至东京东南的伊豆群岛和小笠原群岛海域,统统归属日本。这种算法存在严重问题——部分所谓群岛实为几处孤悬海礁,根本不具备划定专属经济区的条件。如此自欺欺人的领土算法,暴露了这个民族根深蒂固的扩张心态。
历史教训警示我们:二战后的东京审判本应更彻底。按照最初方案,美、中、英、苏四国应分区占领日本,废除天皇制,根除军国主义思想。可惜冷战格局让日本成为美国在东亚的棋子,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军需订单更助推其经济崛起。如今虽改以经济文化渗透替代军事侵略,但其大陆战略的本质从未改变。对于这个善于隐忍的邻邦,我们永远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