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佘山居——园的故事
创始人
2025-10-09 13:05:31
0

如今我们所见的园林建筑多是清代的遗存,而该书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丽方教授挖掘明代文人所写园记与明代史料,用图文诗意地“还原”出11座明代佳园。作者运用独特的自然建筑学分析法,既有对单独景观的微观分析,又有宏观视角的解读;同时辅以200余幅精美手绘图,恢弘再现消逝于历史中的明代佳园。

西佘山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位于松江府华亭县的佘山,也就是今天上海市松江区北边的佘山。

松江地区古称“华亭”,别称“云间”,位于长江三角洲东南部的淤积平原上。其地势坦荡低平,河网纵横,航运便利。早在春秋时期,松江地区就已有发达的农业和兴盛的文化。三国时期,吴国陆逊因有夺取荆州的功劳,被孙权封为华亭侯,分封于此地。封地因此得名“华亭”。唐代置华亭县,元代置华亭府,后又改为松江府。松江华亭一带沃野千里,盛产鱼盐,遍植桑麻,经济繁荣,文化兴盛。

佘山在松江县城的西北约10公里处。佘山林木深翠,山分两峰,西峰挺拔,东峰蜿蜒,西佘山海拔97.2米。明代佘山上有多座寺庙,还有不少名人的别业。其中董氏东山草堂,面山临水,园的规模宏敞;陈继儒的东佘山居,园中遍植花卉树木,有眉公钓鱼矶等。

西佘山居位于西佘山之北,东佘山之西,疏疏落落,点缀于山水间。山下的水如丝带,萦回环绕,舒缓柔妩。

园主施绍莘是华亭人,字子野,自号峰泖浪仙。他年少时已有才名,却屡试不第,于是寄情于诗酒,放浪于声色,遨游于山水间。他善词曲,是明代曲坛名家。散曲有《秋水庵花影集》5卷。《全明散曲》收录施绍莘小令72首,套曲86套。他的词曲具有清新的田园情趣,风格纯朴自然,将北曲的爽朗风格带入明代后期江南“婉媚柔靡”的昆腔中,颇有影响。

施绍莘在三泖水边建家宅,又在西佘山营建园林精舍,每到春秋必来山居。他寄情于山水,流连于美酒花月。他喜爱填词作曲,对四时的风景、山水花木有所感时,都谱成小曲,教人歌唱。当时,陈继儒也居于东佘山,二人时常往来,陈继儒还为施绍莘的《花影集》做序。

园子前后经10年营建完成,先在山腹建春雨堂,堂前平畴远水,一望千里。再在山腰建霞外亭,亭外遍植桃花。后在山脚下建一片建筑,有轩有阁,有斋有楼,有疏篱曲水,有细柳平桥,他称其为“就麓新居”。山上建筑很少,仅点缀于园内花卉林木间,山下建筑较多,花树竹木的布置更具匠心。园外山翠环拥,是山居的佳境。

园主在园记中记载了在山居的心境和悠闲享受。他喜欢这里的闲旷、优雅、宁静,每年春夏必然要来西佘山下,在这个园子里居住,到10月、11月才又回到水边家宅。冬天梅花开放,又要来这儿住几天。园主说在山里一住下来就不想出去,下雨不出去,刮风不出去,太冷不出去,太热不出去。有客人来访的话,富贵的人不见,俗气的人不见,不认识的人不见,想要来争论的人就更加不见。

园主说,我只有十来个朋友,有的是寺院高僧,有的是文人,有的是艺术名流,我和这样一些相知的人在这里交往。我们吃得非常简单,我们的奢侈就在于欣赏四时的风景,欣赏山水花木。有时我们在这儿写一些词曲,用丝竹管弦弹奏,这些音乐再配上周边的花和光影,十分美好。音乐、歌声,从松树中穿出去,飘到云间,令我陶醉。我还造了一条小船,叫作“随庵”。天气好的时候,小船一半载了琴和书,一半载了花和酒,我带上美丽的歌姬和文士名流一起划着船出去。船就像一叶浮萍,可以划到九峰山,也可以划到三泖水域。沿着河流往南,甚至可以划到杭州西湖;向北,甚至可以划到太湖。万一有那种有钱有势的访客非要来见我,我就让门童去说,说主人刚刚买花归来,可是好像又乘着船不知道到哪儿去了。

园主又说,因为这里有山,我造这个园就不需要去叠山;因为有水,我也不需要费事去挖水池;花木呢,我找一些容易活的,让它自然生长;建筑呢,也选择那种容易建的,可以很节省地盖起来。园主说,我这个园子啊,“简便而措之,平淡而享之,但觉山水花木,自来亲人,而我无应接之烦,是可为真享受也”。

园主还说,我现在当然是逍遥地享受,但是也很安分知足,并没有对将来奢望太多。百年之后,我怎么知道这个园子不会被子孙卖掉呢?也许会被有权有势的人家夺去;或者被周边农民平成田地来种庄稼;或者被野兽糟蹋毁坏;或者被砍柴的人把花和树都砍掉。园林有这些下场其实也不必惊讶,它是必然的。我只能趁着现在把园子的情景记下来,我想刻在石头上。很久以后,园林已经荒芜,也许会有一个人发现我刻的石碑,如果他读懂了这些斑驳模糊的文字,他就会了解这个地方曾经有建筑,有花木,有那么一个人,他的文采风流即出于此。那位读碑的人再看周边的杂草和荒野,碑上所记曾经的园林花木都已经没有任何痕迹。他如果有心,会用手抚摸着这石头,为我的园子长叹一声。我写这个园记所愿,仅此而已。我要把这篇园记复刻在三块石碑上,一块沉入方池的池底,一块埋在山上竹林中的散花台下,再有一块沉入园中的古井,沉在井中清澈的泉水里。

相关内容

他死于234年,他的国家却...
全文共5645字 | 阅读需12分钟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八月...
2025-10-09 13:09:39
原创 ...
中美科技博弈再升级:中国精准制裁6家美企直击军工命脉 2025年9...
2025-10-09 13:09:21
原创 ...
江心密会:宋霭龄与民国权财布局 1926年寒冬,江西九江的江面上...
2025-10-09 13:08:56
原创 ...
探索未知维度:李嗣涔教授与人体潜能的跨界研究 在中国台湾,有一位...
2025-10-09 13:08:17
原创 ...
燕云十六州:中原王朝的千年心结 提起燕云十六州,许多人可能只知...
2025-10-09 13:07:54
原创 ...
他是黄埔军校的创始人之一,国民党军政界重量级人物,却因一段隐秘的历...
2025-10-09 13:07:26
原创 ...
烽火太行:邓小平与张廷发的战地情谊 在绵延千里的太行山脉,这片浸...
2025-10-09 13:07:19
原创 ...
WCBA赛事新格局:宜宾决战八强,全国赛程公布,国家队建设与球员涌...
2025-10-09 13:07:06
原创 ...
《三国演义》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历经数百年传承依然魅力不减。它不仅...
2025-10-09 13:06:19

热门资讯

原创 英... 长生不老的帝王梦:从秦始皇到唐太宗的执念 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那些功勋卓著的...
原创 1... 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兴废始末 1955年9月,新中国首次在人民解放军中推行军衔制度。然而这项制度仅实施了...
原创 李... 新四军第五师为何划归二野?李先念与刘邓的深厚渊源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浴火重生,整编为七个师。其中...
原创 为... 1966年初冬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潮涌动。11月3日这天,毛主席正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
原创 对... 俄乌冲突的意外转折与历史启示 俄乌战争的走向出乎许多人的预料。战争初期,俄军发起的闪电战确实展现了强...
原创 关... 三国名将关羽、张飞相继离世时,诸葛亮只是叹息一声,但听闻张苞死讯却当场吐血昏厥。这位年轻将领究竟有何...
烹鱼与治国:《老子》“治大国若...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用一句朴素的比喻,道尽了治国的深层智慧。这“烹鱼”的火候与分寸,在漫长的历...
俄军完成大口袋合围,乌军被困百... 战局新变数:俄军三路夹击,乌克兰面临严峻挑战 2025年9月19日,俄乌冲突已持续1304天。随着...
原创 1... 民国悲歌:邓演达之死与国民党的命运转折 1931年2月,南京城内阴云密布。蒋介石以约谈为名,将国...
原创 黄... 《三国演义》中,关羽与黄忠的矛盾可谓人尽皆知。当刘备册封五虎大将时,关羽竟公开表示黄忠不配与自己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