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斌:镇守云南的第三代黔国公
沐斌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的孙子,黔国公沐晟之子。他原名沐俨,在父亲沐晟于正统四年(1439年)去世后,于次年顺利继承了黔国公爵位。这位年轻的继承人很快就要肩负起镇守云南的重任。
正统十年(1445年),沐斌的三叔沐昂去世。同年七月,朝廷赐予他沐斌的新名字。一个月后,他正式佩戴征南将军印信,前往云南接替父祖世代相传的镇守职责。
当时正值明朝第三次征讨麓川之役结束不久。明军大获全胜,麓川首领思任发仓皇逃往缅甸。沐斌到任后立即采取行动,派遣云南千户王政持令前往缅甸要人。为施加压力,他亲自巡视腾冲、金齿等边境地区,犒劳军民,展示军威。这一系列动作向缅甸传递了明确信号:若不交人,明军将跨境追击。
在强大压力下,缅甸宣慰使卜刺浪最终将思任发及其家眷部众共三十二人交出。押解途中,思任发试图绝食自尽,但被王政阻止。这位千户认为,这个引发边境战乱的罪魁祸首必须受到明正典刑。于是在正统十年十二月,王政将思任发就地正法,并将其首级送往京城。
思任发死后,其子思机发惊恐万分,一面遣使求和示好,一面却暗中扩张势力,继续侵扰周边土司。而此时明朝已因连年征战消耗巨大,北方蒙古的威胁又日益加剧。为集中力量应对北方,英宗朱祁镇决定招抚思机发。
沐斌奉命执行这一策略,他派使者传达朝廷善意,同时密令使者暗中侦察麓川虚实。在此期间,沐斌加紧修筑边防工事,保持军事威慑。然而招抚进展缓慢,思机发态度暧昧。一年后再次招抚仍无结果,沐斌决定采取行动。
正统十一年(1446年)十月,沐斌亲率大军进驻腾冲,并调集木邦、缅甸兵力协助围剿。思机发见势不妙,一面遣使周旋拖延,一面弃城逃往孟养宣慰司。次年战事爆发,明军虽获大胜,却未能擒获思机发。
同年八月,贵州苗民爆发大规模叛乱。沐斌迅速派兵平乱。为长治久安,他奏请朝廷减免赋税,严禁地方官员放贷盘剥。景泰帝朱祁钰采纳其建议,贵州局势渐趋稳定。
景泰元年(1450年)十月,五十四岁的沐斌去世。作为云南总兵官,他延续了祖父沐英、父亲沐晟的治边方略,在镇守云南期间表现出色,为维护西南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