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除了蜀汉著名的五虎上将外,曹魏的五子良将同样威名远扬。这五位名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由于《三国志》作者陈寿将他们合传记载,后世便以五子良将或魏五子相称。那么,这五位名将中,谁的官职最高呢?
一、张郃:五子之首
张郃堪称五子良将中的翘楚。这位来自河北的猛将,早年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后投奔袁绍,在击败公孙瓒的战役中立下大功,获封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后,他归顺曹操,从偏将军做起,凭借累累战功步步高升。
215年,张郃升任荡寇将军。在当时的军制中,这个杂号将军的地位高于偏将军,但低于重号将军。曹操去世后,新即位的曹丕对他格外器重,封为左将军,赐爵鄚县侯。
228年街亭之战,张郃大败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兵。魏明帝曹叡龙颜大悦,破格提拔他为征西车骑将军。要知道,在曹魏军制中,车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通常由宗室重臣担任。张飞在蜀汉的最高官职也不过是车骑将军,足见这个职位的尊贵。
可惜天妒英才。231年诸葛亮北伐时,张郃在木门道遭遇埋伏,被乱箭射中右膝而亡。若非英年早逝,以他的才能和资历,很可能还会更上层楼。
二、张辽:威震江东
排名第二的是江东小儿止啼的张辽。这位传奇将领早年辗转于丁原、董卓、吕布麾下,最终归顺曹操。215年的合肥之战,他率八百勇士冲击孙权十万大军,杀得吴军闻风丧胆,差点生擒孙权。
曹丕继位后,封张辽为前将军。可惜两年后他就因病去世,未能再进一步。前将军属于四方将军之一,与关羽生前的官职相当。
三、乐进与徐晃:并驾齐驱
乐进位列第三,他在官渡之战斩杀袁绍大将淳于琼,后又屡建奇功。合肥之战后获封右将军。按照以右为尊的传统,他的地位略高于左将军于禁。
徐晃同样官至右将军,但因受封时间较晚,排名在乐进之后。他最有名的战绩是在襄樊之战中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
四、于禁:晚节不保
于禁原是曹操最器重的将领之一,官至左将军。但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导致晚节不保,归来后郁郁而终。
总的来说,五子良将中,张郃因战功卓著且寿命最长,最终官至车骑将军,地位远超同僚。其余四人虽然都是四方将军级别,但因战功、资历不同,排名也有先后。这些名将的升迁轨迹,生动展现了曹魏军事体系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