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三年:被掏空的不是俄罗斯,而是英国?
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之久,在西方主流舆论的叙事中,俄罗斯似乎早已被战争拖垮。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俄罗斯在战场上依然保持攻势,反倒是乌克兰背后的西方支持者们逐渐力不从心,其中英国的表现尤为明显。
基辛格的预言成真
2023年底,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俄乌战争持续下去,英国将成为第一个被耗尽的国家。这一言论当时引发全球哗然,但如今看来,基辛格的判断似乎正在应验。
英国国防的致命短板
冷战时期,英国作为欧洲的大后方,长期忽视国防建设,甚至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初期表现狼狈。苏联解体后,英国的军事投入进一步缩减,这一政策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彻底暴露了弊端。
2023年,美国《防务新闻》披露,作为乌克兰第二大援助国的英国,其武器库存已濒临枯竭。由于去工业化严重,英国的军工产能极度萎缩。苏格兰曾是英国的重工业中心,但脱欧后经济遭受重创,这也加剧了当地独立倾向。英国国防委员会警告称,以现有生产速度,补充援乌造成的军备缺口至少需要十年。更令人震惊的是,英军退役将领理查德·巴伦斯透露,早在俄乌冲突前,英军的弹药储备仅够支撑一周的高强度作战。
卖血式援助拖垮经济
三年来,英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170亿英镑的军事援助,这对本就不堪重负的国防体系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经济——英国80%的GDP依赖金融业,而这一支柱产业完全依托于美国的支持。
讽刺的是,俄罗斯对英国并不构成直接威胁。即便俄军控制乌克兰,也难以威胁英伦三岛。然而英国仍选择冲在援乌最前线,甚至早于欧盟国家。其真实目的并非保卫欧洲,而是配合美国将整个西方绑上战车。这种战略让英国付出了惨痛代价:2023年,英国财政赤字高达400亿英镑,12座城市政府相继宣布财政破产。
产业空心化的恶果
与德国强大的工业体系、法国完备的军工和农业相比,英国几乎毫无优势。作为印度前宗主国,英国甚至眼睁睁看着法国向印度出售军火获利。意大利尚有时尚产业和旅游业支撑,而英国仅剩的留学教育产业也因中美关系恶化而萎缩。
俄乌冲突加剧了英国的经济困境:葵花籽油价格暴涨10%,400万人失业,日用品价格年年翻番。若仍在欧盟内,英国或许能借助统一市场缓解危机,但脱欧决定已将其逼入死角。
帝国的黄昏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凭借工业革命崛起,又通过殖民掠夺积累财富。如今,历史正在清算这一切——英国不仅吐出了非法所得的红利,更在战略失误中走向衰落。如今的英国已无回头路,只能跟随美国在乌克兰战场上耗尽最后一滴血。
参考资料
- 《俄乌冲突中,谁将第一个被耗干?》 京报网
- 《俄乌冲突使英国食用油供应紧张,超市纷纷开始限购》 观察者网
- 《美媒:英国军事和经济实力下滑,只能靠王室的招牌讨好特朗普》 观察者网
- 《英国向乌克兰发放贷款采购军事装备》 中国新闻网
- 《区区200亿,就把英国政府干破产了?》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