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的建立堪称一个独特现象。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这样评价:自古以来,没有比隋文帝更容易获得天下的人了。确实,在众多大一统王朝中,隋朝的崛起过程显得异常顺利。当杨坚夺取北周政权时,仅有少数地方势力和部分宇文皇族进行抵抗,绝大多数北周旧臣都默许了这场权力更迭。
值得注意的是,北周并非一个昏庸无道的王朝。相反,它堪称南北朝时期最具改革精神的政权。特别是北周武帝宇文邕,被公认为南北朝最杰出的君主。正是建立在北周打下的基础上,隋朝才能完成统一大业。那么,为何杨坚能够如此轻易地取代北周呢?让我们深入分析其中缘由。
很多人认为宇文泰是西魏和北周的实际奠基人,这个看法部分正确但不全面。作为西魏和北周的核心缔造者,宇文泰确实功不可没。但严格来说,他始终保持着权臣而非皇帝的身份,终其一生都未能完成从权臣到帝王的身份转变。
真正推动宇文家族登上皇位的并非宇文泰,也不是北周开国皇帝宇文觉,而是权臣宇文护。因此北周取代西魏的过程显得十分仓促,导致西魏旧臣们始终将宇文家族视为权臣而非正统君主。这种通过政变建立的王朝(如西晋、北宋)都会面临类似问题,通常需要时间让皇权逐步稳固。
然而由于宇文护长期把持朝政,北周皇权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各方势力始终难以真正认同宇文家族的皇帝身份。直到雄才大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铲除宇文护后,宇文家族才真正以帝王之尊统治北周。可以说,北周皇权的正统性在宇文护死后才开始真正建立。
但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宇文护死后短短六年,北周武帝也撒手人寰,刚刚起步的皇权正统化进程被迫中断。继位的周宣帝更是昏庸残暴,不仅推行诸多弊政,还大肆削弱皇权的重要支柱——宇文宗室势力。更糟糕的是,周宣帝只知破坏不知建设,在位仅两年便突然离世。
由此可见,直到周宣帝猝死之时,北周皇权的正统性建设都未能完成。正因如此,北周各方势力对宇文皇室缺乏认同感,对杨坚的篡位行为也漠不关心,这才造就了隋文帝得天下之易的历史奇观。然而,这种轻易获得的权力往往暗藏危机,或许这正是隋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