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杀神白起的传奇与悲剧
在战国群雄争霸的时代,秦国有一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猛将——白起。他一生征战沙场,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却最终因政治斗争含恨而终,成为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名将之一。
战场上的“人屠”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军事奇才,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且位居其首。他一生征战六国,最著名的长平之战中,他不仅用反间计使赵王撤换老将廉颇,更在战后坑杀四十万赵军俘虏,彻底击垮了赵国的军事力量。据《史记》记载,白起一生斩杀的敌军超过九十万人,若算上小型战役,死在他手下的士兵可能突破百万,因此他也被称为“人屠”。
政治上的“盲人”
然而,这位战场上的常胜将军,在朝堂上却显得格格不入。秦国朝政由君主与文臣武将共同把持,丞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策,为秦国瓦解六国合纵立下大功。但范雎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而白起性格刚直,不屑于权谋算计,两人矛盾逐渐加深。
一次,范雎举荐好友郑安国为将,但郑安国才能平庸,屡战屡败,白起直言不讳地批评,彻底得罪了范雎。从此,范雎便伺机报复。
功高震主,自取灭亡
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灭赵,但范雎担心他再立大功,影响自己的地位,便说服秦王暂缓进攻。不久,秦王又突然下令伐赵,白起认为战机已失,赵国上下同仇敌忾,秦军必败,因此拒绝领兵。这一举动激怒了秦王,他被贬为士卒,流放边疆。
范雎趁机火上浇油,向秦王进言:“白起心中不服,恐怕有异心。”本就忌惮白起军功的秦王,闻言大怒,直接赐死这位曾经的国之柱石。
英雄末路,秦国衰颓
白起死后,秦国军事力量大损,多次征战失利,统一天下的进程被严重拖延。而范雎的权谋算计,终究未能让他名垂青史,在后世的光芒中,他远不如商鞅、李斯等名相耀眼。
白起的一生,是辉煌与悲剧的交织。他战功盖世,却因政治幼稚而惨淡收场,成为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他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感慨: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英雄,亦难逃命运的捉弄。